王安石曾赋诗咏梅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17-12-19 00:00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9分,每小题3分)

  王安石曾赋诗咏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在这里,当白梅和落雪引起人们视觉上的混淆时,发挥重要辨别作用的就是嗅觉。人类能够识别和记忆大约1万种不同的气味,其生理机制却一直是个谜。为此,许多科学家孜孜不倦地进行研究,以求找到解开奇妙的嗅觉世界之谜的钥匙。

  在嗅觉的早期研究中,气味的识别,一般被认为是气味分子与嗅觉受体相结合的结果。1977年,科学家发现这种受体存在于嗅觉神经元伸入鼻腔黏膜的嗅纤毛上。一旦将这些嗅纤毛移除,嗅觉能力也将随之丧失。这说明嗅纤毛是嗅觉系统运行的起点。

  但是,气味分子又是如何转化为嗅觉信号传递到大脑的呢?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发现,当气味分子与嗅觉受体结合后,作为化学信号的气味分子经过属于GTP蛋白(通称G蛋白)的嗅觉受体的复杂作用,转变为电信号后,便沿着嗅觉神经开始一场拉力跑。这些信号先从鼻腔进入颅内,最后被传至大脑嗅觉皮层某些精细区域,在那里它们被翻译成特定的嗅觉信息,即人们感知。这就是阿克塞尔和巴克为我们描述的完整的嗅觉信号通路理论。

  其实,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科学家就发现在探测气味的神经元中存在着一套G蛋白信号通路,而且前人的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研究成果也暗示ɡ蛋白可能参与了嗅觉信号的传导过程。当阿克塞尔和巴克在构建嗅觉信号通路理论时,他们发现嗅觉受体属于G蛋白受体家族,蒙在嗅觉系统这个谜团上的“盖头”终于被掀开了一角。

  作为优秀的科学家,阿克塞尔和巴克并没有在这里停下脚步。他们将嗅觉系统的研究提升到了分子水平,尤其是侧重基因方面的研究。他们认为人类能够识别众多气味分子,其自身必有多种能识别这些气味分子的属于G蛋白的嗅觉受体,并且还存在着编码这些蛋白的基因家族。阿克塞尔和巴克这种创造性的研究为他们2004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奠定了基础。

  7.下列对阿克塞尔和巴克的嗅觉信号通路理论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气味分子在属于G蛋白的嗅觉受体的作用下从化学信号转变成为电信号。

  B.嗅觉信号通路的末端是大脑嗅觉皮层中的某些精细区域。

  C.嗅觉信号通路理论阐述的是气味分子转化为嗅觉信号传递到大脑的过程。

  D.作为化学信号的气味分子到达大脑嗅觉皮层某些精细区域后被翻译成嗅觉信息。

  8.下列对文中嗅觉研究成果的承接顺序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发现嗅纤毛是嗅觉系统运行的起点后,科学家进一步认识到气味的识别是气味分子与嗅觉受体相结合的结果。

  B.在嗅觉信号通路理论提出后,科学家又发现了探测气味的神经元中存在着一套G蛋白信号通道。

  C.在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研究成果暗示G蛋白可能参与了嗅觉信号的传导后,科学家发现了在探测气味的神经元中有一套G蛋白通路。

  D.在得知G蛋白可能参与嗅觉信号的传导过程后,科学家即确认嗅觉受体属于G蛋白受体家族。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从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评选可以看出,基因研究很有可能成为嗅觉系统研究的重要方面。

  B.王安石的咏梅诗和阿克塞尔、巴克的嗅觉研究说明,中国人关注的是审美,外国人关注的是科学。

  C.人类能够识别约1万种气味,按照阿克塞尔和巴克的理论,人类自身也应该有约1万种属于G蛋白的嗅觉受体。

  D.嗅觉研究的历史说明,科学研究应该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沿袭前人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这样都能取得进展。

  答案

  7.D(涉及的信息区域就集中在第3自然段,仔细审读,“化学信号气味分子经过属于GTP蛋白……的嗅觉受体的复杂作用,转变为电信号”,“最后被传至大脑嗅觉皮层某些精细区域……。D项漏掉了“……转变为电信号”这个过程。)

  8.C(审读题目,“承接顺序”四个字提示我们要注意文中表述的不同时期,不同成果的对应关系。A.信息点在2段“在嗅觉的早期研究中,气味的识别,一般被认为是……结果”,“嗅觉信号道路理论提出后”在时间上就表述错误了。B.相关句子为:“其实,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科学家就发现……传导过程。”“嗅觉信号道路理论提出后”把时间弄错了。D.相关句子为4段“当阿克塞尔……构建嗅觉信号通路理论时,……受体家族……”,错在“得知……过程后”。)

  9.A(B.强加因果。C.第2段说“这种受体存在于嗅觉神经元伸入鼻腔黏膜的嗅纤毛”上,可见一个人只有一个嗅觉受体,不可能有“万种”。推断失误。D.无中生有。)


相关阅读
1 北宋诗人王安石的个人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 【查看全文】

2 王安石 书湖阴先生壁

书湖阴先生壁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赏析: 句句赞美杨家庭院的清幽。茅檐代指庭院。静即净。怎样写净 【查看全文】

3 王安石变法失误原因

引导语:北宋王安石变法为什么失败了?变法失败是导致北宋灭亡得更本原因么?下文是有关变法失误原因分析,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客观的,也有自身的 【查看全文】

4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原文翻译及鉴赏

《明妃曲二首》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组诗作品,被称为是咏王昭君最好的诗。第一首诗描绘王昭君的美貌,着重写昭君的风度、情态之美,以及这种美的感染力,并从中宣泄她内心悲 【查看全文】

5 王安石《登飞来峰》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导语:《登飞来峰》是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也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您 【查看全文】

6 王安石《菩萨蛮·数家茅屋闲临水》鉴赏

王安石此词作于王安石推行新法遭到废除,自己离职出京之后。 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 宋代王安石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今日是何朝,看予度石桥。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