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神宗年间,开国百年来的积弊终于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于是一场北宋统治集团内部图强求变的改革开始了,这就是著名王安石变法。然而很不幸,这场变法不但没有富国强兵,反而把北宋王朝沉重的病体折腾得灯枯油尽。盘点变法的失败原因,估计能总结出一本书。但纵观王安石变法,王安石用人失察、多用小人绝对是不争的事实,王安石变法很大程度上毁于小人之手。
回过头来看历史,王安石固然是一个道德君子,然其所重用的改革干将,如吕惠卿、邓绾、蔡京之流,虽各具才干,但多是无耻小人,正是这些奸佞小人令改革沦为党争,最终毁了王安石变法。王安石罢相后,北宋王朝的改革完全走了板,变成了小人们捞取个人私利的工具,直接断送了北宋王朝。回望这段历史,不难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小人擎不起改革的大旗。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与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北宋中期以后,国家危机重重。一是土地兼并日益严重,阶级矛盾异常尖锐。二是西夏等外敌虎视眈眈,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三是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特别是三冗问题(冗官、冗兵、冗费)导致政府出现严重财政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到了不改革就要完蛋的地步。
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王安石受命于危难之时,强制推行变法,涉及政治、经济、军事、选人用人、文化等各个方面,力图通过改革,富国强兵,拯救危局。应该说,王安石的初衷是好的,改革也确实在一定程度达到了“富国强兵”的效果,如国家财政状况改善、王韶收复河湟故地等。
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竟遭到社会各阶层的普遍反对。最后,这场变法不但没有收到应有的结果,反而成为官僚集团搜刮地皮、扰民害民的工具,引发了更大的社会矛盾。
当时,王安石变法从理财入手,提出了“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的口号,但实际上,在新法推行过程中,大部分改革措施如青苗法、免役法、均输法、市易法等等,恰恰加重了对百姓的剥削,产生了种种弊端。这些弊端不仅给反对派以攻击新法的口实,同时也使新法失去了民众的支持。
以青苗法为例,规定凡州县各等民户,在每年夏秋两收前,可到当地官府借贷现钱或粮谷,以补助耕作。这本是一件好事,目的是为了抑制兼并,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救济百姓,但实际执行却出现偏差:地方官员强行让百姓向官府借贷,而且随意提高利息,加上官吏为了邀功,额外还有名目繁多的勒索,百姓苦不堪言。这样,青苗法就变质为官府辗转放,收取利息的苛政。其他改革措施,也普遍存在类似情况,造成百姓负担反而加剧,生活状况日益下降。
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一位看门小吏郑侠冒死进献《流民图》给神宗。看着图上百姓哀鸿遍野、饿殍满道的惨状,神宗为之长吁短叹。次日,神宗便宣布暂停青苗、免役、方田、保甲等八项新法。
王安石变法的用人路线与用人失察,改革为何得到如此结果?我们要从王安石变法的用人来寻找答案。
王安石变法之初,即遭到司马光、文彦博、苏轼等人的反对,而且这些竟都是正人君子。其实司马光等人反对的并不是变法本身,而是王安石急功近利的改革方式。司马光等人认为改革必须循序渐进,稳妥进行。比如青苗法,他认为该法必然会给地方官吏提供腐朽空间,使他们借机盘剥百姓。后来的事实证明,司马光的反对是有道理的。
王安石为人执拗,他索性推行党同伐异的用人路线,只要是口头拥护新法,并坚决推行新法的官员,不管其人品、节操如何,即给予重用。而这些人恰恰多为投机分子,并非真心改革,只是借变法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
对此,司马光早有察觉,特地写信告诫王安石:“彼谄谀之人,欲依附介甫,因缘改法,以为进身之资,一旦罢局,譬如鱼之失水,此所以挽引介甫,使不得由直道行者也。介甫奈何徇此曹之所欲,而不思国家之大计哉。”司马光的信中还预言:“一旦失势,必有卖介甫以自售者矣。”(《与王介甫书》)
相关阅读
1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翻译
该文是王安石34岁时(1054年)从舒州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褒禅山,三个月后以追忆的形式写下的。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12年后(1070年)罢相。他 【查看全文】
2 伤仲永原文及翻译导语:王安石通过对方仲永的描写,表达了对天才的教育之道,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文学网小编为您整理的《伤仲永》的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伤仲永 王安石 原文: 金溪民 【查看全文】
3 关于午枕王安石翻译午枕 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作者是 王安石 ,这首诗描写了生活中一个小场景,表现了诗人内心情感,下面是此诗的译文和赏析,欢迎大家参考~! 原文: 午枕 作者:王安石 午枕花前簟 【查看全文】
4 王安石变法为何失败王安石变法从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至元丰八年(1085年)神宗驾崩之后渐止。新法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理财,包括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二是 【查看全文】
5 王安石《元日》译文及赏析导语:《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查看全文】
6 《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赏析《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 年代:宋 作者: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 揉兰一水萦花草。 茅屋数间窗窈窕。 尘不到, 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 攲眠似听朝鸡早。 忽忆故人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