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律诗则用字工稳,对偶贴切,但有时亦不免失于过分雕琢。五绝和七绝尤负盛誉,“王半山备众体,精绝句”(《寒厅诗国话》),“荆公绝句妙天下”(《艇斋诗话》)。
望江南(归依三宝赞·四之一)
王安石
归依众,梵行四威仪。
愿我遍游诸佛土,十方贤圣不相离。永灭世间痴。
望江南(四之二)
王安石
归依法,法法不思议。
愿我六根常寂静,心如宝月映琉璃。了法更无疑。
望江南(四之三)
王安石
归依佛,弹指越三祇。
愿我速登无上觉,还如佛坐道场时。能智又能悲。
望江南(四之四)
王安石
三界里,有取总灾危。
普愿从生同我愿,能于空有善思惟。三宝共住持。
【王安石出身简介】
王安石出身于临江军(今江西樟树),生活在地方官家庭,自幼聪颖,读书过目不忘。而且他从小随父宦游南北各地,更增加了社会阅历,开阔了眼界,目睹了人民生活的艰辛,对宋王朝“积弱”的局面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青年时期便立下了“矫世变俗”之志。在他进入仕途地方官吏时,能够关心民生疾苦,多次上书建议兴利除弊,减轻人民负担。由于较长时期接触了解社会现实,对北宋中期隐伏的社会危机有所认识,“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庆历二年(1042年)三月,考中进士,授淮南节度判官。之后调任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为人正直,执法严明,为百姓做了不少有益的事。组织民工修堤堰,挖陂塘,改善农田水利灌溉,便利交通。在青黄不接时,将官库中的储粮低息贷给农户,解决百姓度荒困难。1058年冬,王安石改任三司度支判官。嘉佑三年(1058)《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系统地提出了变法主张,法度必须改革,以求其能“合于当世之变”,要求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抑制大官僚、大地主的兼并和特权,推行富国强兵政策。王安石认为变法的先决条件是培养人才,因此王安石改革科举制度,改革取士。废明经,设明法科。进士科不考诗赋考时务策,整顿太学,唯才是举,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
相关阅读
1 王安石的元日赏析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下面是 【查看全文】
2 王安石的文学成就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强 【查看全文】
3 王安石生平大事年表庆历二年(1042)进士第四名及第。任地方官多年。王安石认为宋代社会贫困化的根源在于兼并。 在嘉佑三年(1058)上宋仁宗赵祯的万言书中,要求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扭转积贫 【查看全文】
4 王安石与佛教王安石与佛教的因缘,首先得归之于其父亲王益的影响。隋唐以来佛教宗派繁衍,蔚为大观,官绅士人学佛活动日趋兴盛,至宋代,士大夫参禅问道举目皆是。北宋禅僧归云如本在《丛 【查看全文】
5 王安石爱国诗有几首引导语:有关王安石爱国诗,大家知道有几首?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几首,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1.《登飞峰》: 飞山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升 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高层 2.《北陂杏花》 陂春水 【查看全文】
6 王安石《午枕》阅读答案午枕 王安石 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②向此留。 野草自花还自落,鸣鸠相乳亦相愁。 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敧③斜见画楼。 欲把一杯无侣伴,眼看兴废使人愁。 【注】①诗人一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