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梅花》是北宋诗人王安石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您整理的王安石《梅花》赏析,欢迎阅读!
《梅花》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作品赏析
[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简析】:
这首诗通过写梅花,在严寒中怒放、洁白无瑕,赞美了梅花高贵的品德和顽强的生命力。
梅,古之“四君子”之一。“四君子”是古代文人从物与环境的结合中提炼出的具有特别的精神象征的意象。
古人借用这些意象往往有这样一种模式:竹,多以画骨,而境界全在其中,些许文字,以竹之斑驳融文之参差,所谓景中写意。松,以画,画姿则联想尽在松姿中;以诗写神,则松姿尽在想象中,以画以诗,展姿现神,皆谓借物言志。兰,以植,植之盆庭院,飞香于书斋,兰香清,书香雅,谓之淡泊,谓之文雅。而梅,亦如松,可诗可画,不同的是松以画传神,梅以诗传神。另外,梅似乎具全了其它三“君子”的特征:如竹般清瘦,如松般多姿,亦如兰而有芳香。因而,“四君子”中就梅在诗中表达的意境尤为丰富。王安石的《梅花》以寥寥几句诗句略出了几枝梅,恰把这几个特征都写出来了。在意象中,松往往唱独角戏,环境只是作为一种陪衬,主要还是看松姿,而梅不同,梅往往要与环境结合,当然在墨画中环境可以是空白,然而这就是一种环境,只不过比较朦胧。
《梅花》中以“墙角”两字点出环境,极其鲜明,极具意境。墙角显得特别冷清,看似空间狭小,其实作者以墙角为中心,展开了无限的空间,正是空阔处在角落外,见角落便想到空阔。“数枝”与“墙角”搭配极为自然,显出了梅的清瘦,又自然而然地想到这“数枝梅”的姿态。“凌寒”两字更是渲染了一种特别的气氛,寒风没模糊掉想象中的视线,反而把想象中的模糊赶跑了,带来了冬天的潭水般的清沏。所以,不管它是曲梅还是直梅,读者总会觉得脑海中有一幅有数枝定型的梅的清晰的画。“独自开”三字就如一剑劈出分水岭般巧妙地将梅的小天地与外界隔开了,梅的卓然独“横”(梅枝不“立”),梅的清纯雅洁的形象便飘然而至。“遥知不是雪”,雪花与梅花——自然界的一对“黄金搭档”,两者相映成辉,相似相融,似乎是一体的。而作者明确“看出”“不是”,并且是“遥知”。为什么?“为有暗香来”。“暗香”无色,却为画面上了一片朦胧的色彩。清晰与朦胧交错,就像雪中闪烁着一个空洞,造成忽隐忽现的动感。也像飘来一缕轻烟,波浪式的前进,横拦在梅枝前。作者用零星的笔墨层层展开意境,几笔实写提起无限虚景,梅之精神也被表达得淋漓尽致,此作者之神往,亦令读者神往。
相关阅读
1 王安石的咏杏诗有
引导语:王安石的咏杏诗有纵被东风吹伏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的诗句。下文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资讯,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小题1:足蒸暑土气, 。(白居易《观刈麦》) 小题2: ,虫声新透绿 【查看全文】
2 元日宋王安石的诗意《元日》并不是单纯地记录宋代的春节民俗,而是表达了王安石除旧革新的政治理想。一起看看元日宋王安石的诗意吧! 诗意: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 【查看全文】
3 王安石变法的教训与启示【导读】熙宁变法,因是王安石发动,亦称王安石变法,指北宋时期,大臣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革北宋建国以来积弊的一场改革。新法立意虽好,但并未处理好具体实行的问题以及与与 【查看全文】
4 王安石的诗有引导语:王安石的诗,大家学习的,知道的有哪些?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一些著名的,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1、《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 【查看全文】
5 王安石:朋友圈不懂我伤悲王安石担心的是后人写史如何评价自己。从此,他的朋友圈永远定格在那里。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王安石:朋友圈不懂我伤悲,更多王安石轶事阅读请您继续访问(/wenxue)。 大宋帝国,京 【查看全文】
6 王安石变法革新庆历新政失败以后,北宋的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官僚地主大量兼并土地,他们有的享有免役特权,有的利用权势瞒产漏税,沉重的赋役都压到农民身上。再加上政府每年还要付给辽国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