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诗人王安石的《梅花》

发布时间:2018-02-10

  引导语:梅,古之“四君子”之一。王安石的《梅花》这首诗通过写梅花,在严寒中怒放、洁白无瑕,赞美了梅花高贵的品德和顽强的生命力。欢迎大家一起学习一起学习这首诗。

  《梅花》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简析】

  这首诗通过写梅花,在严寒中怒放、洁白无瑕,赞美了梅花高贵的品德和顽强的生命力。

  梅,古之“四君子”之一。“四君子”是古代文人从物与环境的结合中提炼出的具有特别的精神象征的意象。

  古人借用这些意象往往有这样一种模式:竹,多以画骨,而境界全在其中,些许文字,以竹之斑驳融文之参差,所谓景中写意。松,以画,画姿则联想尽在松姿中;以诗写神,则松姿尽在想象中,以画以诗,展姿现神,皆谓借物言志。兰,以植,植之盆庭院,飞香于书斋,兰香清,书香雅,谓之淡泊,谓之文雅。而梅,亦如松,可诗可画,不同的是松以画传神,梅以诗传神。另外,梅似乎具全了其它三“君子”的特征:如竹般清瘦,如松般多姿,亦如兰而有芳香。因而,“四君子”中就梅在诗中表达的意境尤为丰富。王安石的《梅花》以寥寥几句诗句略出了几枝梅,恰把这几个特征都写出来了。在意象中,松往往唱独角戏,环境只是作为一种陪衬,主要还是看松姿,而梅不同,梅往往要与环境结合,当然在墨画中环境可以是空白,然而这就是一种环境,只不过比较朦胧。

  《梅花》中以“墙角”两字点出环境,极其鲜明,极具意境。墙角显得特别冷清,看似空间狭小,其实作者以墙角为中心,展开了无限的空间,正是空阔处在角落外,见角落便想到空阔。“数枝”与“墙角”搭配极为自然,显出了梅的清瘦,又自然而然地想到这“数枝梅”的姿态。“凌寒”两字更是渲染了一种特别的气氛,寒风没模糊掉想象中的视线,反而把想象中的模糊赶跑了,带来了冬天的潭水般的清沏。所以,不管它是曲梅还是直梅,读者总会觉得脑海中有一幅有数枝定型的梅的清晰的画。“独自开”三字就如一剑劈出分水岭般巧妙地将梅的小天地与外界隔开了,梅的卓然独“横”(梅枝不“立”),梅的清纯雅洁的形象便飘然而至。“遥知不是雪”,雪花与梅花——自然界的一对“黄金搭档”,两者相映成辉,相似相融,似乎是一体的。而作者明确“看出”“不是”,并且是“遥知”。为什么?“为有暗香来”。“暗香”无色,却为画面上了一片朦胧的色彩。清晰与朦胧交错,就像雪中闪烁着一个空洞,造成忽隐忽现的动感。也像飘来一缕轻烟,波浪式的前进,横拦在梅枝前。作者用零星的笔墨层层展开意境,几笔实写提起无限虚景,梅之精神也被表达得淋漓尽致,此作者之神往,亦令读者神往。

  李清照梅花诗《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

  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珑珑

  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陆游咏梅诗《卜算子 咏梅》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相关阅读
1 泊船瓜洲王安石翻译

导语:《泊船瓜洲》触景生情,表现了诗人做官的无奈,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文学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泊船瓜洲》的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泊船瓜洲 王安石 原文: 京口瓜洲一水间 【查看全文】

2 苏轼和王安石的共同点

王安石与苏轼的关系,对我们如何与同行同事相处颇有启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轼和王安石的关系,希望大家喜欢。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 【查看全文】

3 王安石改诗启迪

《泊船瓜洲》这首诗是宋代大诗人王安石的作品。 这首诗写于熙宁八年(1075)春二月。当时王安石第二次拜相,在奉诏进京的途中舟至瓜洲,夜间停泊。此时,诗人虽身在瓜洲, 【查看全文】

4 王安石变法的故事100字

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本文为王安石变法的故事1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王安石变法的故事100字 王 【查看全文】

5 元日 王安石意思

引导语:王安石的春节诗《元日》首诗描写新元热闹、欢乐万象更新景象抒发作者革新政治思想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这首诗的诗意以及相关的知识,我们一起阅读学习吧。 《元日》 【查看全文】

6 王安石梅花

《梅花》是北宋诗人王安石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艰难、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为国家强盛而不畏排挤和打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