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王安石的《待客》体现了作者生活朴素,作风简朴,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的精神. 那么大家阅读学习之后受到什么启发?我们阅读下文的学习相关的知识点。
《待客》
王安石
原文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娇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白话译文
在担任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的儿子到达京城,于是去拜见王安石,王安石请他一起吃饭。第二天,萧氏的儿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往,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好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过了中午,萧氏的儿子觉得十分饥饿,但又不敢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坐下。菜肴都没有准备,萧氏的儿子心里对王安石的做法感到奇怪。他们喝了几杯酒,先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小块的猪肉。一会儿就上饭了,一旁安置着菜汤罢了。萧氏的儿子很骄横放纵,不再动筷子,只吃了胡饼中间的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了。王安石拿过来自己吃了,萧氏的儿子十分羞愧地回去了。
王安石待客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品格呢?
王安石待客这是一段记述性的文言文,出自《独醒杂志》。《独醒杂志》是一本宋史料笔记,于1186年间出版,共包含10卷内容,其内容主题是作者根据其所见所闻所编写的一本作品,记载的大部分是两宋年间的故事。
王安石待客就是出自这本史料笔记中,讲述的是王安石待客的故事,从这件事情中反映出王安石的品质。主要讲述的是王安石任职宰相期间,他的亲戚萧氏来京城拜见王安石,萧氏是王安石儿媳妇的亲戚的儿子,来京城拜见当官的王安石。王安石也礼貌性的请他吃饭。第二天,萧氏的儿子如约前往,可谓是盛装出席,因为他认为王安石会盛情款待,怎么也是当宰相的人。到了中午,他感觉很饿,但是又不能离开,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入座,入座后发现桌上没有任何果蔬菜品,接下来两人先喝了酒,然后依次上菜,先上了两块胡饼,然后又上了4块肉,都是切好的小块肉,最后上了饭,饭旁边准备了简单的菜汤,整个午餐可谓是简单寒碜。萧氏的儿子在家锦衣玉食,蛮横无理,他也不管礼貌,就专挑胡饼的中间吃,然后把其他的都剩下,以此来表现他不满的情绪。王安石看到后,把他挑剩下的都自己吃了,萧氏的儿子很是惭愧。
这个故事中的王安石虽然是宰相,但是他依然生活简朴,勤俭持家,他通过自己的生活讽刺那些贪图名利,嫌贫爱富的人,那些人就算是他的亲戚也不例外,从这里也看以看出王安石的品格。
王安石的生平资料
王安石是北宋年间的人物,宋神宗时期其政治生涯达到了巅峰,世称王荆公。王安石于1021年出生,1086年去世,享年66岁,王安石被称为4大家(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文学家)。
王安石在21岁的时候考中进士,从此走上了仕途之路,一直担任着地方官吏,且颇有建树,从此在北宋有着很好的名声。1058年,王安石针对其10多年为官经验第一次提出变法,要求对国家进行全盘改革,但是没有被宋仁宗所采纳。此后,王安石拒绝入仕,朝廷多次征召他依然找各种借口推辞不愿出仕。
1063年,王安石已经42岁,宋神宗即位,因为仰慕王安石的名气,于是重用了王安石。1069年,宋神宗同意变法,此后开始了长达16年的熙宁变法,又称之为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是一场全面的社会改革运动,由王安石发起,宋神宗做支持的变法运动,旨在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社会格局,从而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官僚地主的利益遭到了强烈的反对,最终以失败告终。王安石也曾被两次罢相,最终辞官回乡开始了隐居生活。
抛去王安石在政治上的作为,其在文坛上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王安石在诗歌,散文,词都有涉猎,并且有着杰出的成就。王安石更是推动了诗文革新运动,扫除了宋初的浮华余风,但是王安石的文学主张也有纰漏,他的作品杜绝了浮华,偏向于实用,但是这种对于艺术形式的表现力就远远不够了。
王安石对于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对其个人却是褒贬不一。
王安石待客练习题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因谒公 ( ) ②觉饥甚而不敢去 ( )
③不复下箸 ( ) ④公取自食之 ( )
9、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与“公约之饭”中“之”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 是吾剑之所从坠 B.遇子方虫,则一钳博之
C. 久之,目似瞑 D.故时有物外之趣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自己的话说说“其人愧甚而退”的原因。(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由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8、(4分)①谒:拜见,请见 ②去:离开 ③复:再,又 ④食:吃
9、( B )(2分)
10、(2分)各种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奇怪了。(重点字:具、怪)
11、原因:客人看到王安石竟然把自己吃剩下的胡饼吃了。
相关阅读
1 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的轶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以下收藏了王安石的几则小故事,欢 【查看全文】
2 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翻译及赏析导语:书湖阴先生壁主要赞扬了湖阴先生无私与人的教育精神,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文学网网小编为您整理的书湖阴先生壁的翻译及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静 【查看全文】
3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鉴赏明妃曲二首 其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 【查看全文】
4 读王安石诗《元日》引导语:《元日》,是北宋王安石诗,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 【查看全文】
5 《菩萨蛮·数家茅屋闲临水》赏析《菩萨蛮数家茅屋闲临水》 年代:宋 作者: 王安石 数家茅屋闲临水。单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 吹开一夜风。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此词为作者晚 【查看全文】
6 王安石变法为什么事与愿违?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变法自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至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结束,故亦称熙宁变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