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 王安石的诗

发布时间:2018-02-10

  引导语:王安石没有写过名为“除夕”的诗,但有一首涉及过年的七言绝句《元日》。下文就是相关知识,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1068年,宋神宗起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写下这首诗。

  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日,即现在的春节。

  屠苏:古时,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全家朝东喝屠苏酒。

  曈曈:光辉灿烂。

  桃符: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以驱除魔鬼。后来演变成春联。

  诗意: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

  春风已把温暖融进了屠苏酒碗。

  初升的太阳普照千家万户,

  新的桃符总会替换下那旧的。

  来鹄《除夕》王安石《元日》

  除夕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作此诗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屠苏:药酒名。

  8.同在除夕之夜,两首诗的作者的心境有何不同?请结合两首诗作简要分析。(5分)

  9.“又将憔悴见春风”和“春风送暖入屠苏”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时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

  8.来诗表达的是事已成空的愁苦之情、远离故土的思念之情;(2分)王诗通过对元日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乐观自信的心态和喜悦的心情。(3分)

  9.这两句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2分)“又将憔悴见春风”借乐景抒哀情,借新春之景抒发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2分)“春风送暖入屠苏”则以乐景写乐情,通过新年热闹的场景抒发了作者愉快的心情鉴赏阅读答案 来鹄《除夕》王安石《元日》鉴赏阅读答案 来鹄《除夕》王安石《元日》。(2分)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 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 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 的注解。对于本题,考生可以抓住两首诗歌中的意象、情感词以及注释分析。

  9.【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又将憔悴见春风’和‘春风送暖入屠苏’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时有何异同”。这是考查诗歌的技巧。题干已经指出了方向, “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时有何异同”,考生应先找出诗句中的景,然后再分析情,最后分析景和情的关系。“又将憔悴见春风”,“憔悴”可见应为哀情,而“春风” 则为乐景,这是乐景抒哀情;“春风送暖入屠苏”,“春风”为乐景,情也为乐情,这是乐景写乐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答此类题型的方法如下: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 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鉴赏阅读答案 来鹄《除夕》王安石《元日》古诗词鉴赏。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 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衬托),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 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乐景衬哀 情、哀景衬哀情);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②明确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③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表手法的。④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即对 塑造人物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对于本题,题干已经指明了答题的方向,即景和情的关系,景情的关系一般有如下几种:乐景衬哀情,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 哀景衬乐情。


相关阅读
1 书湖阳先生壁 王安石

引导语:王安石的《书湖阳先生壁》这两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其中第一首很著名。下文是小编收集的两首诗的原文翻译赏析以及创作背景等信息,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查看全文】

2 王安石《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

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 【查看全文】

3 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分析

嘉佑三年(公元1058年)王安石入为三司度支判官,感于北宋积弱积贫的现状,遂向宋仁宗建言:要求变法以图强。乐于守成,而不思创举的赵祯并不以他的建言为意。直至熙宁二年(公 【查看全文】

4 王安石变法的成功与失败

在中国封建社会秦朝的商鞅、北宋的王安石、明朝的张居正,是封建社会初、中、后期著名的三大改革家。而仅有王安石的变法最具有影响却最终失败。 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 【查看全文】

5 王安石哪个朝代

引导语:北宋王安石宋代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称临川先生,下面是有关他的详细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 【查看全文】

6 王安石《元日》鉴赏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