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敦煌太守后庭歌》作者为唐朝诗人岑参。反映了诗人为当地人民安居乐业而欣慰的感情,下面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这首诗。
《敦煌太守后庭歌》
岑参
敦煌太守才且贤,郡中无事高枕眠。
太守到来山出泉,黄砂碛里人种田。
敦煌耆旧鬓皓然,愿留太守更五年。
城头月出星满天,曲房置酒张锦筵。
美人红妆色正鲜,侧垂高髻插金钿。
醉坐藏钩红烛前,不知钩在若个边。
为君手把珊瑚鞭,射得半段黄金钱,此中乐事亦已偏。
【赏析】
前一部分六句着重颂扬敦煌太守的政绩。从三个角度写。前两句从太守自身角度写。首句直接点出颂扬对象及他的才能和贤德,即才德兼备。次句既用“郡中无事”写辖境地方太平,又以“高枕眠”写太守从容自如,举重若轻,其中又颇含高士的雅致,从而以具体形象补足上句“才且贤”。
从“太守到来山出泉,黄沙园里人种田”两句所勾划的和平劳动、安后乐业的图景中,可以看到太守的政绩是卓著的,他又是怎样的“才且贤”,这是从政治角度写的。后两句从百姓反映的角度写。诗人着意选取了那些富有代表性的人物:“敦煌耆旧”,写他们对太守的看法。他们饱经沧桑,有丰富的阅历,有前后的比较,是敦煌历史发展的见证人,能够获得他们的衷心拥戴,对太守的政绩无疑是个极有力的烘托。通过以上六句层次分明、周到而又得体的赞扬,敦煌太守的“才且贤”已被写得十分突出。
诗的后半部分写后庭酒筵场面。也分别从各个方面来铺写。先写酒筵的环境:月出城头,星斗满天的良宵。次写写席间陪酒的美女,着重写她们打扮的艳美,以衬托“锦筵”二字。而醉后游戏场面写得很细致,很有兴味;最后以“此中乐事亦已偏”作总的归结。这段描写,既注意到酒筵的时间顺序,又注意到酒筵的各个方面;筵前的气氛轻松恰悦,筵中和醉后写得气氛热烈。诗人经历了长途跋涉来到敦煌,在这样一个塞外晴朗的月夜,参加了这样一个筵会,因而诗人的心情是极欢快的。
岑参这首诗反映了诗人为当地人民安居乐业而欣慰的感情,也可以从中看到当时的劳动人民是怎样地开发边疆建设边疆。但诗人把这一切都归功于“太守到来”。地方官的能政对人民生活的改善固然可以起到很大作用,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民的劳动,诗人这里的称颂未免有过份之处。而且,把后幅描绘的花团锦簇的酒笼与前幅“黄沙破里人种田”相对照,就表现了作者阶级意识的流露。
【注释】
⑴敦煌:唐郡名,地处河西走廊西风治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太守:即郡太守,地方行政长官。后庭:内室。
⑵高枕眠:高枕而眠,指对所理之事无忧无虑,十分放心。
⑶“太守”二句:这里似借张守珪开垦敦煌故事来歌颂太守的政绩。据《新唐书·张守珪传》载:开元年间,以瓜州(即敦煌)为都护府,命张守珪为都督。郡内土地充满荒沙,十分贫瘠,而水渠又全被毁坏。张守珪暗中向上天祷告,有一天山水忽然来到,筑造堤防的树木也顺流而来,于是筑堤开渠,耕种者义同以往一样安心耕作了。碛:沙地。
⑷耆旧:年高望重之人。鬓皓然:鬓发雪白。皓,白。
⑸更五年:即连任。唐制,地方官五年而任满。
⑹曲房:即题目所说“后庭”。锦筵:精美豪华的酒筵。
⑺侧垂高髻:高挽发髻,垂向一旁,似为当时流行发式。金钿:金制的首饰。
⑻藏钩:古时的游戏。《艺经》:“藏钩之戏,分为二曹,以交胜负”。以一钩藏在数人之手,由当局者猜射。
⑼若个:哪个。
⑽珊瑚鞭:以珊瑚为装饰的马鞭。
⑾射:猜度。半段黄金钱:似指金钩。
⑿偏:奇特。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岑参全诗《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奉和中书舍人贾 【查看全文】
2 岑参的“参”怎么读?引导语:《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很多人都听过,也知道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但是,说起对于岑参的名字的读音,很多人却会尴尬 【查看全文】
3 岑参《银山碛西馆》《银山碛西馆》作者为唐朝诗人岑参。全诗风格俊爽豪迈,粗笔挥洒,语言朴素自然。其古诗全文如下: 《银山碛西馆》 岑参 银山碛口风似箭,铁门关西月如练。 双双愁泪沾马毛,飒 【查看全文】
4 岑参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岑参的《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有寒气彻骨却热血沸腾,无怨天尤人之意,有保国安民之情。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⑴ 天山雪云常不开⑵,千峰万岭雪崔嵬⑶。 北风夜卷赤亭口⑷,一夜 【查看全文】
5 岑参《送郭乂杂言》古诗原文古诗《送郭乂杂言》 年代:唐 作者:岑参 地上青草出,经冬今始归。博陵无近信,犹未换春衣。 怜汝不忍别,送汝上酒楼。初行莫早发,且宿霸桥头。 功名须及早,岁月莫虚掷。早年已 【查看全文】
6 岑参经典言名句岑参的诗题材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朓、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 1、四月犹自寒,天山雪濛濛。君有贤主将,何谓泣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