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发布时间:2017-04-27 00:00

  岑参的《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主要描写了佛塔孤高危耸的情态,表达了作者登临后忽然领悟禅理,产生出世的念头,并暗寓对国是无可奈何的情怀。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⑴

  塔势如涌出⑵,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⑶,蹬道盘虚空⑷。

  突兀压神州⑸,峥嵘如鬼工⑹。

  四角碍白日⑺,七层摩苍穹⑻。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⑼。

  连山若波涛,奔走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⑽,宫馆何玲珑⑾。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⑿。

  五陵北原上⒀,万古青蒙蒙。

  净理了可悟⒁,胜因夙所宗⒂。

  誓将挂冠去⒃,觉道资无穷⒄。

  【注释】

  ⑴高适:唐朝边塞诗人,景县(今河北景县)人。薛据,荆南人,《唐诗纪事》作河中宝鼎人。开元进士,终水部郎中,晚年终老终南山下别业。慈恩寺浮图:即今西安市的大雁塔,本唐高宗为太子时纪念其母文德皇后而建,故曰慈恩。浮图,原是梵文佛陀的音译,这里指佛塔。

  ⑵涌出:形容拔地而起。

  ⑶出世界:高出于人世的境界。世界,人世的境界。

  ⑷磴(dèng):石级。盘:曲折。

  ⑸突兀:高耸貌。

  ⑹峥嵘(zhēngróng):形容山势高峻。鬼工:非人力所能。

  ⑺四角:塔的四周。碍:阻挡。

  ⑻七层:塔本六级,后渐毁损,武则天时重建,增为七层。摩苍弯:

  ⑼惊风:疾风。

  ⑽驰道:可驾车的大道。

  ⑾宫馆:宫阙。

  ⑿关中:指今陕西中部地区。

  ⒀五陵:指汉代五个帝王的陵墓,即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及昭帝平陵。

  ⒁净理:佛家的清净之理。

  ⒂胜因:佛教因果报应中的极好的善因。夙:素来。

  ⒃挂冠:辞官归隐。

  ⒄觉道:佛教的达到消除一切欲念和物我相忘的大觉之道。


相关阅读
1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阅读答案

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表面看来写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 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 【查看全文】

2 岑参《山房春事二首》

引导语:《山房春事二首》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两首七言绝句。这两首诗内容与情调很不一致,下面我们一起来鉴赏一下这两首诗。 《山房春事二首》 岑参 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 【查看全文】

3 岑参七言《戏问花门酒家翁》

岑参的《戏问花门酒家翁》具有口语化的特点,用浅近的语言描写眼前景物,格调诙谐轻松,是别具一格的小诗。 戏问花门酒家翁 老人七十仍沽⑴酒, 千壶百瓮花门口⑵。 道旁榆荚⑶ 【查看全文】

4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抓住有边地特征的景物来状写环境的艰险,从而衬托士卒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⑴ 【查看全文】

5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岑参

岑参的《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全诗有寒气彻骨却热血沸腾,无怨天尤人之意,有保国安民之情。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⑴ 天山雪云常不开⑵,千峰万岭雪崔嵬⑶。 北风夜卷赤亭口⑷, 【查看全文】

6 岑参诗歌中的西域文化

岑参足迹所到之处,皆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从安西,到北庭,到轮台,到交河,历史的长河流淌了上千年,诗人笔下的城郭街衢多已荡然无存,那么他诗歌中的西域文化是如何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