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诗歌介绍

发布时间:2017-04-14 00:00

  岑参的诗歌,沈德潜《唐诗别裁》评云:“能作奇语,尤长于边塞。”下面就来进一步了解一下吧。

  边塞诗是岑参创作的精华所在。由于他“往来鞍马烽尘间十馀载”,“城障塞堡无不经行”,对边地生活有长时期的深刻体验和认识,所以边塞诗的内容极为丰富多彩。

  岑参边塞诗的主题是多方面的。首先,诗人热情歌颂边防将士豪迈的战斗生活、唐军的雄威和高涨的士气。在他描写战争的诗里,表现出充满胜利信心的英雄乐观主义精神,犹如一曲高亢激昂的战歌,读之使人鼓舞振奋。这可以用他第二次出塞时,在封常清率军抗击犯边之敌前夕写下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和《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著名的七言歌行作为代表。其次,诗人以轻快的诗笔,真实地记述了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互相团结、和睦相处的动人情景。

  边境战乱平息之后,生活是和平安宁的,各族人民之间的关系是融洽的。诗人写道:“西边虏尽平,何处更专征。幕下人无事,军中政已成。

  座参殊俗语,乐杂异方声……”?《奉陪封大夫宴》 “琵琶长笛曲相合,羌儿胡雏齐唱歌。”?《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 再次,是关于祖国西北边地奇异景色的描绘。在这些诗中,诗人更多地是在写景中倾注了自己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的深厚感情。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从塞外冰天雪地的奇丽风光着笔,出人意想地用千树万树的梨花作譬喻,给人以无边春意的感觉。又如《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又如《火山云歌送别》:“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写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新奇世界。总之,在岑参笔下,飞雪、热海、火山等西域景物,不仅为过去诗歌未曾描写,也为“古今传记所不载”(宋许?《彦周诗话》)。

  另外,岑参的边塞诗中还有一些是描写边疆少数民族音乐、舞蹈的,如《田使君美人如莲花舞北旋歌》等,描绘“北旋舞”的舞姿、服装、配乐及“旋转如风”的特点,对今天研究古代舞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另有一些怀乡思家之作,如《赴北庭度陇思家》、《逢入京使》等,也写得感情真挚婉曲,十分动人。

  总之,岑参是一个刻苦自砺、仕途坎坷、有进取报国之心的诗人。

  他的边塞诗意气昂扬,热情奔放,色彩瑰丽,富有浪漫主义特色,不愧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一个杰出代表。

  作为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高适、岑参二人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也有其各自的特点。

  在生活阅历、政治理想等方面,他们的相似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两人就出身来说,虽家庭不同,但作为个人都是早岁孤贫。

  前期在求仕的道路上有着类似的坎坷遭遇,都曾于二十岁赴长安求仕,失意而归。其后选择从军幕府的进身途径。虽屡遭挫折,却不甘沉沦,奋发向上,积极用世的心情始终没有消失。

  其二,两人都有立功边塞、慷慨报国的雄心壮志和爱国主义精神,并都从军边塞,有豪壮、艰辛的军旅生活和深刻的体验。

  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就个人的生活基础来说,高适长期困窘,曾躬耕陇亩,“求丐自给”,生活异常艰苦。因此,他对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有切身的体验并深寄同情,他曾于燕地从军,往来于东北边陲,继又以县尉身份送兵清夷,看到了士兵生活的痛苦。岑参虽早孤,但仍有读书的机会,还能隐居少室,过较安适的士子生活。这对两人的思想感情是有影响的。

  就个人性格气质而论,两人的差异也颇显著。“五十无产业,心轻百万资,屠酤亦与群,不问君是谁”(李颀语)的高适,有落拓不拘、傲岸独来,无所牵挂、慷慨豪迈的特点。岑参身为士大夫之族,相门之子,虽充满爱国热情,但仕途失意时有些消沉,用世和退隐始终是他思想上的矛盾,且多思家怀土之情,而这些是高适所没有的。

  在诗歌的思想内容方面,两人的诗作都洋溢着慷慨报国的爱国主义热情,这也是边塞诗的一个突出特点。热爱祖国,维护唐帝国的统一,对于异族的侵犯,表示出极大的愤慨,是其创作的共同主题。所以他们在作品中都对唐军将士奋不顾身、英勇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给以热情的歌颂。如高适的《九曲词》对唐军收复失地感到兴奋鼓舞;在《送浑将军出塞》中塑造了一个忠勇为国、心情乐观的爱国将领形象;《燕歌行》则歌颂了士兵捐躯殉国的爱国精神。岑参在诗中也突出表现唐军将士“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送人赴安西》)的爱国精神,着力称颂唐军猛悍精锐、勇敢无畏的英雄气概(《轮台歌》),在《走马川行》中对唐军将士不畏狂风酷寒、连夜出兵抗敌、保卫边疆的壮举极力颂赞。

  在这个爱国主义的统一主题下,两人的诗歌又各有不同的表现重点。高适的边塞诗主要表现了对士卒艰苦生活的同情,对“戍卒?糟糠,降胡饱衣食”(《蓟门五首》)的不合理待遇表示愤慨;并揭露唐军中“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燕歌行》)苦乐悬殊的黑暗现实,同情征人长期分离的痛苦等等。岑参的边塞诗则多是激昂高亢、热情洋溢的战歌,读之令人激奋。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等都是这样。

  在艺术方面,高、岑也多有异同。

  其一,就其共同点来说,两人的诗歌都具有豪迈悲壮的风格。杜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云:“高岑殊缓步,沈鲍得同行。意惬关飞动,篇终结混茫。”严羽《沧浪诗话·诗评》云:“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二云:“高岑以悲壮为宗。”即指二人的共同风格而言。

  其二,就二人诗歌的不同特点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创作风格上,高适诗以现实主义为主,风格雄厚浑朴,悲壮慷慨,骨气琅然。殷璠《河岳英灵集》说他的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刘熙载《艺概·诗概》说:“高适诗,两《唐书》本传并称其以气质自高。今即以七古论之,体或近似唐初,而魄力雄毅,自不可及。”岑参的诗则以浪漫主义为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殷璠《河岳英灵集》谓其:“语奇体峻,意亦造奇。”他的诗具有奇情异彩,出语造句亦奇峭绝人。刘熙载《艺概·诗概》说:“高常侍、岑嘉州两家诗,皆可亚匹杜陵,至岑超高适,则趣尚各有近焉。”这个评议,正切合他们的诗风。

  其次,在创作手法上,高适诗直抒胸臆,笔势豪健,《河岳英灵集》说他“多胸臆语”,即指其诗直接抒写自己的感情,语从心出。如他不能忍受县尉的羁束和屈辱的小吏生活而心情痛苦,说:“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封丘县》)安慰朋友的贬谪,说:“丈夫穷达未可知,看君不合长数奇。”(《送田少府贬苍梧》)写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说:“未知肝胆向谁是,令人却忆平原君。”

  (《邯郸少年行》)勃郁之情跃然纸上,“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直抒胸臆,声情慷慨,高适为人尚节义,于此类诗可见。

  岑参诗则擅长描写,善于用夸张、比喻等手法描绘景物,并在写景中寄寓感情,渲染气氛,如写狂风:“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写炎热:“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火山云歌送别》 写大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等。在岑诗中,几乎没有不与景物描写相联系的,或以景抒情,或寓情于景。元人陈绎曾云:“岑诗尚巧主景。”(《诗谱》)诚然。

  复次,就诗歌的形式来说,二人均以七言歌行见长。高适的五古直追汉魏,写得浑成古质;岑诗形式丰富多样,五律、绝句亦饶有佳作,其五古清新奇逸,善于吸取六朝民歌和新体诗的成就。所以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二云:“高黯淡之内,古意尤存;岑英发之中,唐体大著。”总之,高、岑二人的创作虽各有其不同的特点,但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云:“高岑一时不易上下,岑气骨不如达夫遒上,而婉缛过之。”王士祯亦云:“高悲壮而厚,岑奇逸而峭。”(《师友诗传叙录》)他们的诗歌代表了边塞诗的高峰,并各以自己的创作丰富了唐代诗坛。

  拓展阅读:岑参编年表

  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五年丁巳(717),一岁是年,岑参生(岑参生年说法不一,有715年、716年、717年等)。祖籍江陵(今湖北荆州),郡望为南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东北)。曾祖父文本,博通经史,善属文,太宗贞观十八年(644)拜中书令(即宰相)。伯祖父长倩,高宗永淳元年(682)

  至武后天授二年(691)为相,因反对立武承嗣为皇太子被杀。堂伯父羲以文吏著名,睿宗景云元年(710)及三年为相,开元元年(713)因参与太平公主谋逆事被诛,其亲族亦多被流放。自此,岑氏家道衰落,一蹶不振。岑参祖父景倩,武后时为麟台少监、卫州刺史,兼昭文馆学士。父植,开元初位终仙、晋二州刺史。

  开元八年庚申(720),四岁父植于晋州作刺史,参随其父寓居于此约七八年。后来作的《题平阳郡汾桥边柳树》题下注云:“曾客居平阳郡八九年。”平阳郡属晋州管辖,可知。

  开元九年辛酉(721),五岁始随其兄受书,能自砥砺,遍览经史。

  开元十三年乙丑(725),九岁已能属文。


相关阅读
1 岑参笔下的烽火狼烟:《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引导语: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意气风发的时代,因为强大,也因为壮美。来看看诗人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那壮阔的边塞风景。 辽阔的疆土,壮丽的河山,常常令诗人们陡增 【查看全文】

2 论岑参诗的清丽特色

引导语:在文学史上,岑参一直被定位为边塞诗人。他的一生有十多年在边塞度过,在此期间写过大量的边塞诗。 论岑参诗的清丽特色 摘 要: 岑参一直被定位为边塞诗的代表人物,岑参的 【查看全文】

3 岑参是读cén cān?还是cén shēn?

引导语: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想必大家都很熟悉这首诗,但是,对于岑参的名字,很多人 【查看全文】

4 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原文注释及赏析

引导语:岑参的《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这首诗是写登佛塔回望景物,望而生发,忽悟佛理,决意辞官学佛,以求济世,暗寓对国是无可奈何的情怀。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查看全文】

5 岑参《戏问花门酒家翁》

岑参的《戏问花门酒家翁》写诗人在春光初临的凉州城中,对卖酒老人的诙谐戏问,展现了盛唐时代人们乐观、开阔的胸襟。 戏问花门酒家翁 老人七十仍沽⑴酒, 千壶百瓮花门口⑵。 【查看全文】

6 岑参的春梦

用对于梦境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某种思想感情,在诗歌里是常见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岑参的春梦,欢迎大家阅读。 春梦 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