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送朱樱》杜甫

发布时间:2015-03-24 00:00

  野人送朱樱

  杜甫

  西蜀樱桃也自红,

  野人相赠满筠笼。

  数回细写愁仍破,

  万朝匀圆讶许同。

  忆昨赐霑门下省,

  早朝擎出大明宫。

  金盘玉筯无消息,

  此日尝新任转蓬。

  杜甫诗鉴赏:

  本诗作于宝应元年(762)夏,此时严武再次镇蜀。严父挺之与杜甫是旧交,严武屡次造访草堂,关怀有加。

  “ 西蜀樱桃也自红”,这是杜甫入蜀后第三次产·1634·《唐诗鉴赏大典》

  生的亲切感受:成都的樱桃每到春天“也”同北方一样“自”然地垂下鲜“红”的果实。“野人相赠满筠笼,”野人,指村农;筠笼,竹篮。村农以“满”篮鲜果“相赠”,足见诗人与邻里相处欢洽。

  “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上句写樱桃成熟,诗人说,我几次把樱桃从篮中移置盘内,生恐碰损,却仍“愁”碰“破”。“万”形容数量其多。

  “许”,这样。下句写樱桃大小相等,诗人说,樱桃“万颗匀圆”,令人惊“讶”:为何大小竟这样相“同”呢?二句写樱桃形体,隐含对果农种植技艺与劳动的赞美之意。

  杜甫虽寄寓成都,但每有“不死会归秦”,“临危莫爱身”(《奉送严公入朝十韵》)的想望和心愿。因而常常忆起在长安的往事。于是后四句便成为他忠爱之诚的由衷流露。

  “忆昨赐霑门下省,早朝擎出大明宫。”二句是追忆任左拾遗时在宫中蒙受恩赐,擎持归家的情景。

  左拾遗属门下省,它与中书省左右分处。“大明宫”中有“宣政殿”,中书、门下两省即在殿内。唐制,四月一日以“内园”樱桃“荐寝庙”,更“颁”“赐”

  百官。(李绰《岁时记》)杜甫早朝大明宫后,例蒙·1635·《唐诗鉴赏大典》“颁”“赐”。“赐霑”、“擎出”,都是写实。

  “金盘玉筯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末两句把当年“赐霑”与“此日尝新”结合起来,引出无限感慨。大明宫中朝圣“赐霑”的往事,一去不返。诗人久离朝班,虽“金盘玉筋”,断“无消息”,但情景历历在目。如今人在西蜀,又值春末夏初,村人相赠,再度“尝新”,免不了生起天涯流落之感。但诗人对此完全无可奈何,只好一“任”“ 蓬”“转”萍飘了。

  这是一首咏物诗。它以“朱樱”为描写对象,采用今昔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供职门下省时的生活细节的深情忆念。这就从内容上增添了生活层面和感情厚度。它使我们看到一个既与劳动群众友善,又对王朝怀有忠爱的诗人的复杂感情。

  昔人谓“杜诗咏物,俱有自家意思,所以不可及。”

  (《絸斋诗话》)此诗可贵处,就在于能画出一个飘零中的诗人。与此相适应,此诗“终篇语皆遒丽。”樱桃“自红”,野人“相赠”,“忆昨赐霑”,“早朝擎出”,“ 此日尝新”,都以遒劲取胜。而“细写愁仍破”, “ 匀圆讶许同”,与“金盘玉筋无消息”等,则又显得很明丽。

《野人送朱樱》杜甫相关文章最新推荐:

1.《野人送朱樱》杜甫

2.杜甫《南征》鉴赏

3.《春日忆李白》杜甫

4.《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杜甫

5.《去蜀》杜甫

6.《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杜甫(2)

7.《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杜甫


相关阅读
1 杜甫“高考”也落榜

大诗人杜甫一生,曾经也苦苦追求一个金饭碗,而不屑于那些破铜烂铁。 他在二十四岁那年,赴东都洛阳参加国考科举考试相当于今天的高考,不幸落了榜。此后在西京长安期间,杜甫 【查看全文】

2 杜甫草堂

成都草堂,坐落于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故居。公元759年冬天,为避安史之乱,杜甫携家由陇右入蜀,靠亲友帮助,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 【查看全文】

3 潼关吏杜甫翻译原文

《潼关吏》的作者是杜甫,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17卷第32首。《潼关吏》是杜甫创作的“三吏三别”之一。此诗借潼关吏之口描述潼关天险,表达了诗人对当初桃林一战溃败的遗憾, 【查看全文】

4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领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和诗歌的修辞方式。提高对诗歌艺术的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感悟,采用自主 【查看全文】

5 杜甫《苦竹》诗解读

杜甫弃官客居秦州,所写咏物诗《苦竹》寄寓了诗人为世疏弃的感伤,表现出欲苦守而避世的思想波动。情感哀婉深沉,表达方式于折回旋,沉郁中见顿挫之力。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 【查看全文】

6 杜甫与植树的故事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花草树木有着深厚的情感,不仅喜爱植树种花,而且还留下了许多植树诗文。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杜甫与植树的故事! 杜甫植树和农夫打成一片 760年春天,在成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