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洗兵马》诗歌鉴赏

发布时间:2015-04-25 00:00

  洗兵马

  杜甫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

  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祗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

  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餧肉蒲萄宫。

  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成王功大心转小,郭相谋深古来少。

  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气与秋天杳。

  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

  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

  鹤驾通宵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

  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

  汝等岂知蒙帝力,时来不得夸身强!

  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

  张公一身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

  征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

  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

  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

  不知何国致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瓮。

  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

  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

  今日读者于古诗,常觉具有现实批判性的作品名篇甚多,而“颂”体诗歌难得佳构。杜甫《洗兵马》似乎是个例外。诗中有句道:“词人解撰河清颂”(南朝宋文帝元嘉中河、济俱清,鲍照作《河清颂》赞美),这首诗本身就可说是热情洋溢的《河清颂》。

  此诗于乾元二年(759)春二月,即两京克复后,相州兵败前,作于洛阳。当时平叛战争形势很好,大有一举复兴的希望。故诗多欣喜愿望之词。此诗凡四转韵,每韵十二句,自成段落。

  第一段(从“中兴诸将收山东”至“万国军前草木风”)以歌颂战局神变发端。唐室在“中兴诸将”(即后文提到的李、郭等人)的努力下,已光复华山以东包括河北大片土地,捷报昼夜频传。《诗经·卫风·河广》云:“谁谓河广,一苇航之”,三句借用以言克敌极易,安史乱军的覆灭已成“破竹”之势。当时,安庆绪困守邺城(即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阳),故云“祗残邺城不日得”。复兴大业与善任将帅关系甚大,“独任朔方无限功”既是肯定与赞扬当时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在平叛战争中的地位和功绩,又是表达一种意愿,望朝廷信赖诸将,以奏光复无限之功。以上多叙述,“京师”二句则描绘了两个显示胜利喜庆气氛的画面:长安街上出入的官员们,都骑着产于边地的名马(“汗血马”),春风得意;助战有功的回纥兵则在“蒲萄宫”(汉元帝尝宴单于处,此借用。)备受款待,大吃大喝。“餧(喂)肉”二字描状生动,客观铺写中略寓讽意(作者一贯反对借兵于回纥)。从“捷书夜报”句至此,句句申战争克捷之意,节奏急促,几使人应接不暇,亦似有破竹之势。以下意略转折,“已喜皇威清海岱”一句束上,时河北尚未完全克复,言“清海岱”(海岱,指古青、徐二州之域)则语有分寸;“常思仙仗过崆峒”一句启下,意在警告肃宗居安思危,勿忘銮舆播迁、往来于崆峒山(在今甘肃平凉西)的艰难日子。紧接以“三年笛里”一联,极概括地写出战争带来的创伤。安史之乱三年来,笛咽关山,兵惊草木,人民饱受乱离的痛苦。此联连同上联,恰是抚今追昔,痛定思痛,淋漓悲壮,于欢快词中小作波折,不一味流走,极抑扬顿挫之致,将作者激动而复杂的心情写出。故胡应麟说“三年笛里”一联“以和平端雅之调,寓愤郁凄戾之思,古今壮句者难及此。”(《诗薮》卷五)

  第二段(从“成王功大心转小”到“鸡鸣问寝龙楼晓”)逆接篇首“中兴诸将”四字,以铺张排比句式,对李豫、郭子仪等人致词赞美。“成王”即后来的唐代宗李豫,收复两京时为天下兵马元帅,“功大心转小”云云,赞颂其成大功后更加小心谨慎。随后盛赞郭子仪的谋略、司徒李光弼的明察、尚书王思礼的高远气度。四句中,前两句平直叙来,后两句略作譬喻,铺述排比中有变化。赞语既切合各人身分事迹,又表达出对光复大业卓有贡献的“豪俊”的钦仰。“二三豪俊为时出”,总束前意,说他们本来就为重整乾坤,应运而生的。“东走无复”以下六句承“整顿乾坤济时了”而展开描写,从普天下的喜庆到宫禁中的新气象,调子轻快:做官的人弹冠庆贺,不必弃官避乱(“忆鲈鱼”翻用《晋书》张翰语);平民百姓也能安居乐业,如鸟之有归巢;春天的繁华景象正随朝仪之再整而重新回到宫禁,天子与上皇也能实施“昏定晨省”的宫廷故事。上上下下都是一派熙洽气象。

  喜庆的同时,另有一些现象却是诗人断乎不能容忍的。第三段(从“攀龙附凤势莫当”至“后汉今周喜再昌”)一开头就揭示一种政治弊端:朝廷赏爵太滥,许多投机者无功受禄,一时有“天下尽化为侯王”之虞。“汝等”二句即对此辈作申斥语,声调一变而为愤激。继而又将张镐、房琯等作为上述腐朽势力的对立面来歌颂,声调复转为轻快,这样一张一弛,极富擒纵唱叹之致。“青袍白马”句以南朝北来降将侯景比安、史,言其不堪一击;“后汉今周”句则以周、汉的中兴比喻时局。当时,房琯、张镐俱已罢相,诗人希望朝廷能复用他们,故特加表彰,与赞“中兴诸将”相表里。镐于去年五月罢相,改荆王府长史。此言“幕下复用”,措意深婉。这一段表明杜甫的政治眼光。


相关阅读
1 杜甫《月夜忆舍弟》译文及注释

《月夜忆舍弟》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 【查看全文】

2 《漫成一首》杜甫唐诗鉴赏

《漫成一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流寓巴蜀时期所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写夜泊江边之景。全诗以景抒情,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于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之情。 漫成一首 江月 【查看全文】

3 杜甫诗词《月夜》的诗意赏析

《月夜》是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是作者被禁于长安,望月思家的有感之作。此诗借助想象,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全诗构想新奇,情真意切,深婉动 【查看全文】

4 杜甫《卜居》全诗赏析

卜居 杜甫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 【查看全文】

5 杜甫诗歌中的爱国精神

杜甫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爱国精神是其诗歌的灵魂。 一说起唐朝,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诗的国度,唐王朝的诗人、诗作可谓众多,但很多已经淹没在时间的长河里 【查看全文】

6 《新婚别》杜甫

新婚别 杜甫 兔丝附蓬麻, 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 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妻子, 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 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 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 何以拜姑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