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至》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小至》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在夔州写的。那时杜甫生活比较安定,心情也比较舒畅。《小至》写冬至前后的时令变化,不仅用刺绣添线写出了白昼增长,还用河边柳树即将泛绿,山上梅花冲寒欲放,生动地写出了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景象。诗的末二句写他由眼前景物唤起了对故乡的回忆。虽然身处异乡,但云物不殊,所以诗人教儿斟酒,举杯痛饮。这举动和诗中写冬天里孕育着春天气氛的基调是一致的。都反映出诗人难得的舒适心情。
相关阅读
1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彩风流犹尚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 【查看全文】
2 看杜甫如何反思国民性杜甫晚年所写《复愁》组诗十二首的第六首: 胡虏何曾盛,干戈不肯休。闾阎听小子,谈笑觅封侯。 古人一般认为这组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所作。这年杜甫已经五十六岁,我们这位伟大 【查看全文】
3 杜甫诗词《哀王孙》的诗意赏析《哀王孙》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唐天宝十五年(756)安禄山犯长安后几个月。此诗先写安史之乱起,唐玄宗仓猝逃往成都的情景,再记叙王孙亲贵避乱匿身,后写国家乱 【查看全文】
4 杜甫诗词《孤雁》的诗意赏析《孤雁》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律。这是一首咏物诗,体物曲尽其妙,同时又表达的就是乱离漂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全诗通过对雁孤苦伶仃的描写来象征诗人自己。 《孤雁》 【查看全文】
5 杜甫诗中忧国忧民的思想忧国忧民思想的表现之一 忠君爱国 传统的儒家观点认为,忠君即是爱国。如孔子强调尊王攘夷,即尊奉周天子,抵御外敌入侵中原地区。孟子则宣扬大一统,力主以仁政统一中国。即 【查看全文】
6 杜甫《登高》尾联的意蕴杜甫的《登高》是脍炙人口的唐诗名篇,享有古今七言律第一的盛誉,也是中学语文教材的常选篇目。 因为《登高》的知名和重要,历来研究者众多。然笔者梳理相关研究后发现,在尾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