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于公元766年(大历元年)在夔州写成的一组诗。夔州和三峡一带本来就有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留下的古迹,杜甫正是借这些古迹,怀念古人,同时抒写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感。这是第四首。
咏怀古迹·其四
杜甫
蜀主征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注解
1、蜀主:指刘备。
2、征吴:对吴有企图。
3、幸:旧称皇帝踪迹所至曰“幸”。
4、翠华:皇帝仪仗中用翠鸟羽毛作装饰的旗帜。
5、武侯句:诸葛亮曾封武乡侯,其祠在先主庙西。常:一作“长”。
6、一体句:正因他们君臣一体,情分特密,故也一同祭祀。顾宸所谓“平日抱一体之诚,千秋享一体之报。”
译文
当年刘备谋攻东吴曾到达三峡;
他驾崩时也在白帝城的永安宫。
想象里仪仗旌旗仍在空山飘扬;
白玉殿在荒郊野寺中难寻影踪。
古庙的松杉树上水鹤筑巢栖息;
每年三伏腊月跑来祭祀的村翁。
诸葛武侯祠庙长年在附近为邻;
生前君臣一体死后的祭祀相同。
赏析
这首诗是推崇诸葛亮与刘备的君臣关系。作者借村翁野老对他们的祭祀,烘托其遗迹之流泽。但是对于玉殿的虚无缥缈,松杉栖息水鹤,诗人发抒了无限感慨。
相关阅读
1 《杜甫 赠卫八处士》译文及赏析
赠卫八处士 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 【查看全文】
2 杜甫诗《阁夜》教学设计按新课标要求设计教案,三维教学目标明确,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诗风,体会诗意,探讨杜甫诗的风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积累名句 【查看全文】
3 杜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翻译鉴赏《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他的部将李怀仙斩其首来献,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 【查看全文】
4 杜甫《北征》诗歌鉴赏北 征 杜甫 皇帝二载秋, 闰八月初吉。 杜子将北征, 苍茫问家室。 维时遭艰虞, 朝野少暇日。 顾惭恩私被, 诏许归蓬荜。 拜辞诣阙下, 怵惕久未出。 虽乏谏诤姿, 恐君有遗失。 【查看全文】
5 杜甫诗歌的现实浪漫主义精神导语:杜甫诗歌的风格表面虽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实际字里行间充满着浪漫主义精神,诗歌的风格和意蕴不是单一的,而是集众家所长,形成了杜诗特有的现实浪漫主义特色。 杜甫是 【查看全文】
6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解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