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写雨诗的艺术特色

发布时间:2016-05-09 00:00

  导语:杜甫风雨漂泊的一生,写了很多关于雨的诗句,他笔下的雨千姿百态,有春雨、夏雨、秋雨、冬雨、朝雨、夜雨、山雨、峡雨、楼雨、江雨、飞雨等等,不论哪种雨,杜甫都能抓住其特点,或细笔刻画,或大笔渲染,描形摹态淋漓尽致,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1.体物工细

  杜甫在表现小雨、细雨的形态上常常采用细笔工描,突出刻画雨的细微特征。如最著名的《春夜喜雨》,写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只闻风声不闻雨声,春雨如丝,借着夜幕暗暗随风而来,可见其轻巧,滋润万物,却悄然无声,毫不张扬,将春夜丝雨的轻柔可爱用一个“潜”字刻画出来了,形神毕肖。《杜诗详注》:“曰潜,曰细,写得脉脉绵绵,见造物主发生之妙。” [1]p799《晨雨》一首也写得曼妙无比。“小雨晨光闪,初来叶上闻。雾交才洒地,风逆旋随云。暂起柴荆色,轻沾鸟兽群。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这首诗写清晨微雨,突出表现晨雨至细小。晨光熹微中的小雨,丝丝泛光,落在木叶上发出沙沙的声音,颔联写晨雨动态,极言雨丝轻细,借着雾的湿气才能落地,一有风便旋即飘向空中。颈联写晨雨润物之景,“暂”、“轻”二字仍然是着力刻画雨“小”。尾联由近及远,写濛濛细雨中的麝香山隐隐约约,还是突出晨雨之小。《杜臆》:“小雨晨光映之,最为分明,初来时木叶上即闻其声,必雾交才能洒地,风一逆而旋以随云,皆状小雨之景象也。” [2]P332又如《醉时歌赠郑广文》中的“清夜沈沈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两句,细雨之中,屋檐落水,灯光映之犹如银花闪闪烁烁,春夜的细雨,在杜甫笔下是如此的有声有色。王嗣奭亦赞曰:“檐水落而灯光映之如银花,余亲视之,始知其妙。” [2]p23《雨不绝》中“鸣雨既过渐细微,映空摇飏如丝飞。”小雨如同细丝一般,被风轻轻地舞弄着,如此轻柔。后面“舞石旋应将乳子,行云莫自湿仙衣。”两句,用“石燕将子”“仙女湿衣”两个典故引发读者对细雨绵绵密密,轻柔纷飞景象的联想。此诗对细雨的之细、之轻、之不绝,不但正面描绘,更充分调动读者联想,让读者对细雨有一个更为真切的感受。杜甫表现细雨的诗句还有“野云低渡水,檐雨细随风。”(《陪章留后侍御宴南楼》) “随风”两字,不仅使雨动态化,更突出的雨之轻细。“入空才漠漠,迥洒已纷纷。”(《喜雨》)两句更是巧妙,来不及思考,就感觉雨已经漫无边际的扑面而来了。

  另外,杜甫的体物工细还表现在写雨时能够注意到常人不太注意的景致,使其写雨诗别有情致。如《对雨书怀,走邀许十一簿公》中的“骤雨落河鱼”句,下雨了,连鱼儿都潜入了深水去躲雨,可见这骤雨来势凶猛,王阮亭云:“骤雨落河鱼,亦是即目妙境。” [3]p5恐怕这种妙境也只有杜甫才能捕捉得到。还有《水槛遣心二首》中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杜诗详注》:“诗语忌过巧。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如老杜‘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此十字,殆无一字虚设。细雨着水面为沤,鱼常上浮而淰。若大雨,则伏而不出矣。燕体轻弱,风猛则不胜,惟微风乃受以为势,故又有‘轻燕受微风’之句。” [1]p812杜甫对客观事物有着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到不易被人发觉的却最为自然的现象,再用精妙细致的语言将各种合乎逻辑、基于情理的意象组合起来,表现在诗中,让我们恍然领悟出自然之曼妙。

  2.雨景宏阔

  除了对雨的形态作极致的细巧描绘之外,杜甫还善于大笔渲染,烘托出宏阔的雨景图,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雨宏大的气势。如《村雨》:“雨声传两夜,寒事飒高秋。”不从正面写雨,而是通过听觉,夸张的渲染雨声盈耳两夜不绝,烘托出雨之大之久,次句点出雨寒。这两句给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寒冷、连绵不绝、声势浩大的雨景犹在读者眼前,王嗣奭亦云:“‘声传两夜’,咏雨亦奇。” [2]p203《种莴苣》也是大笔描绘,“云雷欻奔命,师伯集所使。指麾赤白日,澒洞青光起。雨声先已风,散足尽西靡。山泉落沧江,霹雳犹在耳。终朝纡飒沓,信宿罢潇洒。”诗歌极力表现风雨来得急促,气势汹涌,云、雷、闪电搅和在一起,奔命一样滚滚而来,雨师竭尽力量来指挥这大自然的运转,瞬间乌云就遮天蔽日,紧接着狂风大作,雨声滂沱,大雨一泻如注。雨势凶猛,让人心惊,直至雨停,那炸耳的雷声似乎还萦绕在空气中。大笔渲染风、云、雷、日的变化和人的感受,侧面突出暴雨的宏大声势。《白帝》诗中描写的雨更是滂沱,“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高江急峡,云雨翻腾,江因骤雨而暴涨,水流更加湍急,发出雷霆一般的声响,雨借水声轰鸣而气势更盛,这翻盆大雨使日月无光,天地混沌。整个雨景场面非常壮阔,但色彩阴翳,让人悚惧。

  3.工细与宏阔完美结合,意境优美。

  杜甫根据不同雨的特点,有时将工细的笔法与大笔的渲染完美结合,展现给我们最自然最美妙的雨景图。如《梅雨》,“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描写蜀中四月的梅雨,长江的壮美与梅雨的纤丽形成对比,细雨濛濛,湿雾弥漫,江上空中,一片浩渺,意境非常壮阔优美。再如《雨》:“万木云深隐,连山雨未开。风扉掩不定,水鸟过仍回。鲛馆如鸣杼,樵舟岂伐枚。清凉破炎毒,衰意欲登台。”首联从大处落笔,极言云厚,绵延不绝,山都被这云粘连在一处,可见这雨势头之大。颔联从细处着手写风,通过“扉”和“水鸟”的动态表现狂风,为雨助势,颈联更是细致地从侧面刻画雨势,《杜诗镜诠》:“鸣杼,伐牧,皆,形容雨声,以极写雨势之猛。” [3]p782大笔渲染,为雨铺垫气势,细笔工描,突出雨势猛烈,整个境界细致生动又气势不凡。


相关阅读
1 杜甫诗词《江畔独步寻花》的诗意赏析

诗人杜甫所作的一组绝句诗,共七首。写的都是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独自漫步成都锦江江畔,欣赏春天花枝繁茂、蝶舞莺歌的动人景象。 这首诗是写草堂附近的邻居黄四娘家的 【查看全文】

2 《诸将(其五)》杜甫

诸将(其五) 杜甫 锦江春色逐人来, 巫峡清秋万壑哀。 正忆往时严仆射, 共迎中使望乡台。 主恩前后三持节, 军令分明数举怀。 西蜀地形天下险, 安危须仗出群才。 杜甫诗鉴赏: 【查看全文】

3 望岳 教学设计

通过望岳的教学设计,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体会杜甫诗歌中包含的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通过欣赏诗歌,让学生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诵 【查看全文】

4 《春夜喜雨》杜甫

《春夜喜雨》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唐诗赏析: 这是描绘春 【查看全文】

5 《八阵图》杜甫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杜甫诗鉴赏: 这首五言绝句是大历元年(766),初至夔州时作。 按《东坡志林》:诸葛造八阵图于鱼腹平沙之上,垒 【查看全文】

6 杜甫:赠卫八处士

导语: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赠卫八处士》 作者: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