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登高》不但富有形象性,而且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便跃然纸上。下面我们就对其进行赏析吧。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鉴赏
古人有农历九月九日登高的习俗,这首诗就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的重阳节时诗人登高抒怀之作。
此时杜甫寓居长江畔的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患有严重的肺病,生活也很困顿。
全诗通过对凄清的秋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
登高诗篇前四句描写登高闻见之景。
首联连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风物具有鲜明的夔州地区特征。这两句不仅是工对的联语,而且句中自对“ 天高”对“风急”,“沙白”对“渚清”。句法严谨,语言锤炼,素来被视为佳句。
登高颔联前句写山,上承首句;后句写水,上承次句。
写山为远望,写水为俯瞰。落木而说“萧萧”,并以“无边”修饰,如闻秋风萧瑟,如见败叶纷扬;长江而说“滚滚”,并用“不尽”一词领起,如闻滚滚涛声,如见湍湍水势。两句诗,无论是描摹形态,还是形容气势,都极为生动传神。从萧瑟的景物和深远的意境中,可以体察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和悲凉心境。
登高诗篇后四句抒发登高所生之慨。
颈联上句写羁旅之愁。“常作客”,表明诗人多年漂泊不定的处境;“万里”,说明夔州距离家乡非常遥远,是从距离上渲染愁苦之深;“悲秋”,又是从时令上烘托悲哀之重,“秋” 字是在前两联写足秋意后,顺势带出,并应合着“登高”的节候。下句写孤病之态。“百年”,犹言一生;“百年多病”,迟暮之年百病缠身,痛苦之情可想而知; “独”字,写出举目无亲的孤独感;“登台”二字是明点题面,情才因景而生。这两句词意精炼,含意极为丰富,叙述自己远离故乡,长期漂泊,而暮年多病,举目无亲,秋季独自登高,不禁满怀愁绪。
尾联进一步写国势艰危,仕途坎坷,年迈和忧愁引得须发皆白;而因疾病缠身,新来戒酒,所以虽有万般愁绪,也无以排遣。古人重阳节登高照例是要饮酒的,而诗人连这点欢乐也失去了。这一联分承五、六句:“艰难”备尝是因“常作客”所致;“潦倒”日甚又是“多病”的结果。
登高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
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象“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细细体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无怪乎胡应麟盛誉其为“旷代之作”清代杨论推崇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明人胡应麟更说此诗“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诗薮》)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杜甫登高赏析
2.杜甫《登高》全诗翻译赏析
3.杜甫《登高》译文和赏析
4.《登高》唐诗赏析
5.古诗登高原文及赏析
6.杜甫唐诗《登高》原文赏析
7.唐诗三百首之《登高》原文赏析
相关阅读
1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赏析
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 【查看全文】
2 《缚鸡行》杜甫缚鸡行 杜甫 小奴缚鸡向市卖, 鸡被缚急相喧争。 家中厌鸡食虫蚁, 不知鸡卖还遭烹。 虫鸡于人何厚薄, 我斥奴人解其缚。 鸡虫得失无了时, 注目寒江倚山阁。 杜甫诗鉴赏: 《缚 【查看全文】
3 《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杜甫唐诗鉴赏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诗鉴赏 这组诗共七首,作于离乱之后诗人居住在成都草堂时。这里选其第六首。 【查看全文】
4 鉴赏杜甫绝句导语:杜甫有一个写诗的时候让人语不惊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这首诗千锤百炼。下面是《绝句》的原文及鉴赏。(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 【查看全文】
5 《去蜀》杜甫去蜀 杜甫 五载客蜀郡, 一年居梓州。 如何关塞阻, 转作萧湘游? 万事已黄发, 残生随白鸥。 安危大臣在, 何必泪长流! 杜甫诗鉴赏: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这年四月,诗 【查看全文】
6 杜甫《赠卫八处士》全诗翻译与赏析《赠卫八处士》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华州司功参军之后。诗写偶遇少年知交的情景,抒写了人生聚散不定,故友相见格外亲。然而暂聚忽别,却又觉得世事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