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放船》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5-04-14 00:00

  放船

  【唐】杜甫

  送客苍溪县,山寒雨不开。

  直愁骑马滑,故作放舟回。

  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

  江流大自在,坐稳兴悠哉。

  【注】放船:坐船顺流而下。

  ⑴本诗前四句与诗题“放船”之间有何联系?请简要说明。(3分)

  ⑵后人评价“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两句写得“入神”,请作简要赏析。(5分)

  参考答案:

  (1)①本诗前四句点明诗题,交代“放船”的原因。(2分)②作者送客到苍溪县后,碰上连日阴雨,山路湿滑,返回时只能弃马乘船。(1分,意思对即可)

  (2)①这两句诗从视觉的角度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舟行的迅疾。船上之人远远看到一片青色,还没来得及看仔细,两岸的峰峦便一闪而过;刚看到一片黄色,岸边成熟的橘柚就好像扑面而来。这样的视觉效果均源于舟行之快。(3分,意思对即可)②句中,“青”“黄”互衬,“过”“来”交织,凸显了两岸风景的独特优美,使本来静止的山峦和橘柚立即鲜活灵动起来。(2分,意思对即可)

  赏析:

  杜甫一家人流浪寄居川西并顺着川江向东而去的路上所作。一条小船,载着杜甫全家老小,满载着年迈的杜甫,在川江上飘荡。诗中表现了作者前程渺茫,正如小船在江中无助地飘摇,承载着满腹心事。

  这是永泰元年自忠渝下云安时作。川江帆船,在缺乏动力的唐朝时期,在黄昏时候到达云安县的码头是非常困难的。而且杜甫是在重阳节前几天到达云阳的。秋季的川江,水势还是湍急的,没有帆船可能在傍晚的“戎戎暗,淰淰寒,独鸟怪,夜色阑……”的恶劣环境下从上游的万州放船下行的。况且这只小船还要穿过云阳境内的窄窄的水流湍急的巴阳峡和大小磐石——青龙滩?这里的“已泊城楼底,何曾夜色阑”和 “江市”好像都指明了,杜甫的小船就泊在现在的州。前程渺茫,小船飘摇;阖家大小,天地沙鸥。面对夜色与明月,听微风细语,看大江奔流,想病老官休。

  收帆下急水,卷幔逐回滩。江市戎戎暗,山云淰淰寒。荒林无径入,独鸟怪人看。已泊城楼底,何曾夜色阑。

  上四放船暮景,下四泊船暮景。帆以御风,幔以蔽日,曰收曰卷,日将晚矣。市暗、云寒,行舟所见。荒林、独鸟,停舟所见。无径入,林已昏也。怪人看,鸟将宿矣。自放而泊,夜色未阑,正见行舟之速。

  庾肩吾诗:“离舟卷幔城。”《诗》:“何彼穠矣。”注:“穠,犹戎戎。”张衡《冢赋》:“乃树灵木,戎戎繁霜。”【黄注】戎戎,市中晚烟之盛也。董斯张曰:《礼运》:“龙以为畜,故鱼鲔不淰。”注:“群队惊散貌。”淰淰者,状云物散而不定。孔氏曰:读淰为闪者,淰从水,闪从门中人,言水中之形状忽有忽无,如人在门,或见或不见也。何逊诗:“独鸟赴行楂。”阑,尽也。胡应麟曰:诗用叠字最难。叠字中最譬语,对属尤不易工。如“野日荒荒白,江流泯泯清”,下句稍逊。不若“山市戎戎暗,江云淰淰寒”,铢两既敌,而骈偶天成。昔人有以“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为的对者,彼特常格常语耳。


相关阅读
1 杜甫诗词《八阵图》的诗意赏析

《八阵图》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此诗前二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 【查看全文】

2 杜甫的人物评价

杜甫作为中国诗歌史上的伟大诗人,衔接了诗歌从盛唐到中唐的转变。人间的艰辛代替了之前的理想色彩,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以深广生动、血肉饱满的形象, 【查看全文】

3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杜甫作品评述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 【查看全文】

4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shɡǔdunrnxnɡ,qiūbiānyynshēnɡ. 戍 鼓断 人 行 ,秋 边 一雁 声 【查看全文】

5 杜甫墓的悬疑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爱国诗人,一生写有3000多首诗篇,流传下来的有1400多首。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晚年依旧过着漂泊生活,历代各地根据杜甫行踪所至建立了众多纪念馆和纪念 【查看全文】

6 浅析杜甫《登高》与蜀地重阳习俗

通过杜甫《登高》了解当时蜀地的重九习俗,对于加深对本诗的理解与鉴赏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对于作品进行创作发生方面的关照,对于作家创作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对读者也会有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