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秦州⑴
杜甫
我衰更懒拙,生事不自谋⑵。
无食问乐土,无衣思南州⑶。
汉源十月交,天气凉如秋。
草木未黄落,况闻山水幽⑷。
栗亭名更嘉,下有良田畴。
充肠多薯蓣,崖蜜亦易求⑸。
密竹复冬笋,清池可方舟。
虽伤旅寓远,庶遂平生游⑹。
此邦俯要冲,实恐人事稠⑺。
应接非本性,登临未销忧⑻。
溪谷无异石,塞田始微收⑼。
岂复慰老夫,惘然难久留⑽。
日色隐孤戍,乌啼满城头⑾。
中宵驱车去⑿,饮马寒塘流。
磊落星月高,苍茫云雾浮⒀。
大哉乾坤内,吾道长悠悠⒁。
注释:
⑴原注:“乾元二年(七五九),自秦州赴同谷纪行。”
⑵生事,即下所言衣食之事。
⑶此二句正言“不自谋”,语苦而趣。问,寻求。乐土,富裕地区。因无食故欲就乐土。南州,犹南方。这里指同谷,同谷在秦州之南。南州气暖,因无衣故思往南州。寒苦人实有此想。以上四句叙去秦州而赴同谷的根由。
⑷以上四句写同谷气候和暖,可解决无衣问题。汉源,同谷邻县。“闻”字紧要。下面八句也是根据传闻来写的。杜甫此时尚未至同谷。
⑸以上四句写同谷物产丰富,可解决无食问题。栗亭,属同谷县。薯蓣,俗名山药。崖蜜,一名石蜜,野蜂在山崖和石壁间所酿之蜜。
⑹以上四句写同谷景物宜人,并可供游览。方舟,两舟并行,实即泛舟意,但用方舟,见得地面甚广。
⑺此以下八句追述去秦州的原因。此邦,指秦州。要冲,要道或要塞。地势高,故曰府。稠,烦杂。
⑻此二句是说既要应接来往官员,又无山水可以登临。
⑼异石,奇石。塞田,山田。微收,收成很少。
⑽因有以上种种原因,再也待不下去。
⑾此以下八句写发秦州时情景,方是写实。
⑿中宵,夜半。杜甫在旅途中多半夜出发,并因此得病,所以说“征途乃侵星,得使诸病入”。
⒀此二句出门时仰望天空所见,景中含情。诗人之胸襟,正如星月之磊落,云雾苍茫,终不能掩。
⒁此二句因小见大,由近及远。“吾道”二字双关,充分表现了诗人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可与《空囊》诗“吾道属艰难”一话互参。
名句:
《发秦州》是一首五言古诗,写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自秦州往同谷县途中。
磊落星月高,苍茫云雾浮。
这两句是说,天上星月错落,披星戴月而行;地上轻雾飘浮,不胜寥落之感。写景寓情,情景相融,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简析:
公元759年(唐乾元二年),杜甫从秦州前往同谷县。在这次行程中,杜甫按所经路线写了十二首纪行诗。这是第一首,序诗。诗言“十月交”,知从秦州出发是在这年十月。唐时同谷,在今甘肃省成县。
相关阅读
1 杜甫《登高》全诗赏析
杜甫《登高》原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翻译 风急天高猿 【查看全文】
2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 【查看全文】
3 杜甫《春望》《春望》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 1、《春望》有融情于景 【查看全文】
4 《剑门》杜甫唐诗鉴赏《剑门》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通过描写剑门险要的地势,联想到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意识到剑南之地容易成为军阀称霸之地,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 【查看全文】
5 杜甫《石壕吏》的翻译译文: (作者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老妇人是啼哭得多么可怜啊!(作者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 【查看全文】
6 杜甫诗歌与情感教育杜甫被称为情圣,他用诚挚之笔抒写着爱国之情、人伦之情、珍爱生命之情,诗歌具有深厚的情感教育功能。 用一般的眼光去看杜甫,他仅仅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但是,千百年来杜甫被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