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囊》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律。此诗通过写诗人自己的空囊,以小见大,反映当时社会战乱动荡仍未平息的景象,以及诗人的遭遇与社会底层人民生活极其艰难的境况。以下是小编分享的《空囊》杜甫古诗鉴赏,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空囊
翠柏苦犹食⑴,晨霞高可餐⑵。
世人共卤莽⑶,吾道属艰难⑷。
不爨井晨冻⑸,无衣床夜寒。
囊空恐羞涩⑹,留得一钱看⑺。
【注释】
⑴翠柏:原产中国的一种松科乔木。
⑵晨:一作“明”。高:一作“朝”。
⑶卤(lǔ)莽:通“鲁莽”,苟且偷安。
⑷吾道:我的忠君报国之道。
⑸爨(cuàn):烧火做饭。
⑹囊空:谓袋中无钱。
⑺一钱:一文钱,指极少的钱。
【白话译文】
纵然翠柏味苦,朝霞高高,也还可以当作饭餐。
世人大多苟且偷生,我持节守道显得异常艰难。
早晨开不了火,井水也冻了,夜来无衣难御寒。
太贫穷了怕人笑话,袋中还是应该留下一文钱。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当时杜甫弃官由华州寄居秦州同谷(治今甘肃成县)。这时战乱动荡仍未平息,诗人生活极其艰难。
【赏析】
首联“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诗人紧扣诗题,意在言外,写出两层意思,一层是说穷困潦倒,只得餐霞食柏,权且充饥,这是明意。除此之外,还有另一层言外之意,在古人看来,明霞翠柏均非凡俗之物,杜甫此语出自《列仙传》“赤松子好食柏实”和司马相如《大人赋》“呼吸沆瀣餐朝霞”。表现杜甫虽生当乱世,饥寒交迫,但仍不同流俗,品节高尚。
颔联“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揭示囊空的根本原因。所谓“世人共卤(鲁)莽”,指人多苟且偷安。战乱爆发后,诗人弃家鄜州,奔赴灵武,中途陷于叛军之手,后又因两次直言上奏,受贬去职,但他“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及至贫寒如此,仍然持道守节。这里,杜甫所说的“吾道”,是不愿苟得之直道,忠勇报国之达道。颔联两句,通过对比的手法,将杜甫高尚不俗的品格鲜明地凸现出来了。
颈联“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进而具体写贫状。作者皆从“寒”字来入笔。上句说“不爨”,并非因为“井晨冻”,而是因为无食。严冬季节,却晨炊无米,夜寒难御,可见一贫如洗。
尾联“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点明“空囊”题旨。在写法上,此联出之以幽默诙谐之笔。诗人已是身无分文,贫不自救,却还要强留一钱在空囊之中,以免他人笑话,这举动本身就是一种反常。作者正是以这种貌似轻松诙谐的话,渲染自己心里沉重悲苦的情绪。申涵光评杜诗云:“杜公每遇废弃之物,便说得性情相关,如病马、除架是也”(《仇注杜诗》引)。
这首五律措语平实,庄谐间出,颔联以庄语见清操,尾联以谐语抒感慨,相得益彰。而音节拗折,是一首拗律,如首联“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两句,一孤平一单仄,不求谐声;俯首拾柏,柏味甚苦,此句相应多仄声,明霞仰头可餐,其意甚高,此句相应多平声,可谓声情相符。
相关阅读
1 杜甫诗词《悲陈陶》的诗意赏析
《悲陈陶》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内容】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 【查看全文】
2 杜甫《送远》《送远》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离开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的一首五律。此诗运用了白描手法将离别情写得入木三分,用浓浓的情谊来衬托尘世的悲凉和离别时孤寂的心境。以下是小编分 【查看全文】
3 杜甫生平简介年少优游 杜甫因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少年时也很顽皮, 【查看全文】
4 杜甫诗词《曲江对酒》的诗意赏析《曲江对酒》是中国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作于乾元元年(758年)春,是杜甫最后留住长安时的作品。此诗前两联是曲江即景,接写坐时所见,然后对酒述怀,转写心中的牢骚,最后抒写 【查看全文】
5 春望杜甫诗词原文及翻译《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春望杜甫诗词原文及翻译是怎样的呢,我们一同来看看下文。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查看全文】
6 杜甫《石壕吏》的翻译译文: (作者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老妇人是啼哭得多么可怜啊!(作者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