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李白诗鉴赏:
这是一首抒愤诗。诗人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塑造了“自我”的形象,把积蕴极深的怨愤和抑郁宣泄出来,发挥了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
“白发三千丈。白发哪能有三千丈长呢?李白咏庐山瀑布为“飞流直下三千尺”,已是奇语不凡;而这里咏白发,竟说白发比庐山瀑布更长十倍,大胆夸张,非李白莫敢。
至于像李白的“白发三千丈” ,虽然看似无理(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云:“‘白发三千丈”,其句可谓豪矣,奈无此理何?”),却完全符合诗人感情的真实。诗人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显然,诗人不是说白发真有三千丈长,而是说愁长;因为忧愁生白发,所以白发像有三千丈长一般。这样写,既准确地表达了诗人内在感受的真实性,又巧妙地赋予诗歌外在形象以更大的感染力。这样的夸张不但不虚妄,而且很有分寸;正如刘勰《文心雕龙·夸饰篇》所说:“使夸而有节,饰而不诬,亦可谓之懿也。”
如果说首两句劈空而来,显得有点突兀,那么末两句索性明言。它说明诗人在照镜时,看到满头白发繁若秋霜,遂禁不住感喟万分。诗人连用了“不知”与“何处”两个词组成问句。但他似问非问,或明知故问,纯粹是借此抒发感慨而已。“秋霜”固然指白发,但另给人以萧瑟的感觉。诗人利用感觉的移借,用外部感觉表达其心理感受。使读者自然联想起诗人晚年的不幸际遇,便难免同生凄凉、寂寞之感了。
相关阅读
1 李白《行路难·其一》诗意赏析
《行路难》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三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了艰难险阻之后的感慨。全诗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高昂的气势,独特的 【查看全文】
2 李白《枯鱼过河泣》全诗翻译赏析枯鱼过河泣 李白 白龙改常服,偶被豫且制。 谁使尔为鱼,徒劳诉天帝⑵。 作书报鲸鲵,勿恃风涛势。 涛落归泥沙,翻遭蝼蚁噬⑶。 万乘慎出入,柏人以为识⑷。 注释: ⑴《枯鱼过 【查看全文】
3 李白《赠孟浩然》《赠孟浩然》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赠孟浩然》赏析: 诗采 【查看全文】
4 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江夏赠韦南陵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所写的诗作,全诗主要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江夏赠韦南陵冰⑴ 胡骄马惊沙尘起,胡雏饮马天津水⑵。 君为张掖近酒泉,我窜三巴九千里⑶。 【查看全文】
5 李白诗作《行路难》教学反思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 【查看全文】
6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诗歌鉴赏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戴天山,又名大康山或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