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问: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是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子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情思。
答题兵法:这类题目,它在分析评价诗歌主旨或思想感情时,出现有两种或几种看法:
一是诗歌较为显现的主旨、思想情感,也就是说历年来为大众所赞成或肯定的说法;
二是诗歌的隐现主旨或思想情感,也就是根据诗歌内容,也可以理解成为另一种主体表达意思,也就是常说是创新主旨和创新看法。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中立性质的,它介乎于前后两者之间。对于这类型的题目,我们应该抓住历年来被众人所赞成或肯定的那主旨、思想情感来答。一般这种说法常在“第一”的位置上,因为同意这种说法,发现答题的地方较多也较为明显,较容易阐述自己同意的原因,理由会多点,严密性也容易把握,漏洞会少点。
相关阅读
1 李白《太原早秋》译文及赏析
太原早秋 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35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秋 【查看全文】
2 李白诗的生命体验和文化分析介绍以下内容: 一、远游姿态的胡化气质和南朝文人趣味 1、胡化的气质 2、慕道求仙的意愿 3、南朝文人的山水趣味 二、明月情怀的个性体验和民俗转化 1、农业文明恋土恋家的乡愁 【查看全文】
3 《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李白全诗鉴赏导语: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 【查看全文】
4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李白全诗意思《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全诗饱含对张良钦慕之情,其中又暗寓着诗人的身世感慨,夹叙夹议,写得虎虎有势而又韵味深长。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子房未 【查看全文】
5 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篇内容为苏教版语文《唐诗宋词选读》(选修)课本豪放飘逸的李白诗专题最后一首。本文是李白的代表作,和学生学过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属同一个时期作品,并 【查看全文】
6 李白诗歌成为当代学术研究的新重点引言 目前各地中小学使用的教材共选录了李白诗文39篇,这个数量居基础语文教材选录同一作家作品之首。这充分说明基础教材编者将李白诗作看成是最适合基础教育阶段学习的典范诗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