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征虏亭
李白
船下广陵去, 月明征虏亭。
山花如绣颊, 江火似流萤。
注释:
①征虏亭:东晋时征虏将军谢石所建,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南郊。
②广陵:郡名,在今江苏扬州市一带。
③绣颊(jiá):涂过丹脂的女子面颊。这里借喻岸上山花的娇艳。
④江火:江船上的灯火。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译文:
坐船从广陵顺水而下,到月亮升起来的时候就到征虏亭了。山上的野花像女子涂了丹脂一样娇艳,江船上的灯火像飞动的萤火虫一样隐隐约约闪烁。
山花如绣颊, 江火似流萤。
征虏亭:在金陵石头坞,建于东晋,是金陵的一大名胜。李白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暮春由此登舟,往游广陵(扬州),即兴写下此诗。
《夜下征虏亭》是一首五言绝句。这两句是说,征虏亭畔的丛丛鲜花,在朦胧的月色下,绰约多姿,好像一群天真烂漫的少女,伫立江头,依依送别;那江上的渔火和倒映江中的万家灯火,星星点点,闪闪烁烁,像无数萤火虫飞来飞去。语言如话,意境如画,简洁明快,近乎速写。
赏析:
《夜下征虏亭》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短诗。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流畅的语言,在诗中形象地描绘了从征虏亭到广陵一带的江中夜景。全诗体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据《建康志》记载,征虏亭在石头坞,建于东晋,是金陵的一大名胜。此亭居山临江,风景佳丽。李白于上元二年(761)暮春由此登舟,往游广陵(扬州),即兴写下此诗。
诗的语言如话,意境如画。诗人坐在小舟上回首仰望征虏亭,只见那高高的古亭在月光映照下,格外轮廓分明。
“绣颊”,亦称“绣面”,或“花面”。唐人风俗,少女妆饰面颊。白居易有诗云:“绣面谁家婢,鸦头几岁女。”刘禹锡亦有诗云:“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向人扶。”李白是以“绣颊”代称少女,以之形容山花。那征虏亭畔的丛丛山花,在朦胧的月色下,绰约多姿,好象一群天真烂漫的少女,伫立江头,为诗人依依送别。
那江上的渔火和江中倒映的万家灯火,星星点点,闪闪烁烁,迷迷茫茫,象无数萤火虫飞来飞去。
岸上山花绰约多情,江上火点迷离奇幻;古亭静立于上,小舟轻摇于下,皓月临空,波光滟滟,构成了一幅令人心醉的春江花月夜景图。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感情和出游的喜悦,都从画面中显现出来。
这首小诗写景简洁明快,近乎速写。李白善于从动的状态中捕捉形象,聚精积萃,抓住客观景物在特定环境下所显示出的特有神态,以极简炼的线条,迅速地勾勒出来,虽寥寥数笔,而逼真传神。如诗中的船、亭、山花、江火,都以月为背景,突出诸多景物在月光笼罩下所特有的朦胧美,唤起人的美感。
相关阅读
1 李白《行路难三首》原文及翻译
【行路难三首】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 【查看全文】
2 李白腾云《腾云》 李白 马腾驾祥云,仄平仄平平 航行阔海郡。仄平仄平仄 失于蓬莱阁,平仄平仄仄 踪迹无处寻。平平仄平仄 温馨提示: 李白其实没写过,不说别的,单单一个航就有 问题, 【查看全文】
3 李白《劳劳亭》全诗翻译赏析劳劳亭 李白 天下伤心处, 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 不遣柳条青。 诗文解释: 全天下最能够让人伤心的地方莫过于送别客人时分手的场所--劳劳亭。春风深知亲人离别时的痛苦,所 【查看全文】
4 李白诗中的金玉意象导语:金和玉是中国古典诗词中诗人常用来表达美好愿望,寄寓人世理想的语词。盛唐诗人李白对金玉意象更是情有独钟,金玉意象探析不仅可以解读李白诗歌的独特韵味,更可以从金 【查看全文】
5 《塞下曲》 李白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释】 斩楼兰:据《汉书傅介子传》:汉代地处西域的楼 【查看全文】
6 李白长相思其一原文及简析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出自李白的《长相思其一》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Lynn整理的相关内容资料。(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原文】 长相思 其一 李白 长相思,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