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

发布时间:2015-04-10 00:00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写下的一组五首的七绝。公元七五九年(唐乾元二年)秋,李白与被贬谪的李晔、贾至同游洞庭湖,作诗记游。这组诗生动地描绘了洞庭湖明丽的秋景,也反映了诗人渴望重返长安的心情。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⑴

  【其一】

  洞庭西望楚江分⑵,水尽南天不见云。

  日落长沙秋色远⑶,不知何处吊湘君⑷。

  【其二】

  南湖秋水夜无烟⑸,耐可乘流直上天⑹?

  且就洞庭赊月色⑺,将船买酒白云边。

  【其三】

  洛阳才子谪湘川⑻,元礼同舟月下仙⑼。

  记得长安还欲笑,不知何处是西天⑽?

  【其四】

  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⑾。

  醉客满船歌白苎⑿,不知霜露入秋衣。

  【其五】

  帝子潇湘去不还⒀,空馀秋草洞庭间。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⒁。

  注释:

  ⑴刑部侍郎,刑部的次官,掌管法律、刑狱等事务。晔,李晔,曾任刑部侍郎,公元759年(唐乾元二年)四月,因被人诬陷,贬为岭南道境内的一名县尉。中书舍人,官名,唐代撰拟诰敕的官员。中书贾舍人至,即中书舍人贾至,与李白同时的诗人,乾元(唐肃宗年号,758~760)年间被贬为岳州(今湖南洞庭湖一带)司马。

  ⑵楚江,指流经楚地的长江。楚江分,长江从西北方向来至岳阳楼前,与洞庭湖之水汇合,再向东北流去,宛如被洞庭湖分为二截。

  ⑶长沙,指长沙郡,治所在今湖南长沙市,距洞庭约三百里。

  ⑷湘君,湘水之神。

  ⑸南湖,指洞庭湖。在长江之南,故称。⑹耐可,哪可,怎么能够。

  ⑺且,姑且。就,一作“问”。

  ⑻洛阳才子,指贾谊。因贾至与贾谊同姓,又同为洛阳人,所以把贾至比作贾谊。湘川,指湘江一带。

  ⑼元礼,东汉李膺的字,颍川襄城(今河南襄城县)人。 元礼同舟月下仙,据《后汉书·郭泰传》记载:李膺任河南尹时,在士大夫中有很高的声望。他的朋友郭泰离京还乡时,送行的人很多,但郭泰却只与李膺同船渡河,送行的人望见都很羡慕,把他们比作神仙。这里是用李膺来比李晔。

  ⑽西天,指长安。这两句化用桓谭《新论》“人闻长安乐,则出门西向而笑”句意,表示对长安的怀念。

  ⑾鸿,鸿鹄,即天鹅。

  ⑿白苎,歌曲名。

  ⒀帝子,指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

  ⒁丹青,古代绘画常用的颜色,即指图画。君山,山名,又名洞庭山,位于洞庭湖中。相传娥皇、女英曾游此处,故名君山。两句意为:明净的洞庭湖,好像一面拂去灰尘的玉镜;君山耸立在湖中,宛如一幅图画。

  译文:

  【其一】

  楚江水到洞庭湖西就分流了,水波淼茫,南天无云。

  秋日橘红橘红的,落向西面远方的长沙,但不知道在湘江的何处可以吊慰湘君?

  【其二】

  南湖的秋水,夜寒无水雾,就好像可以乘水波直通银河上青天。

  姑且把洞庭湖赊买给月宫嫦娥,再驾船到白云边上买桂花酒去。

  【其三】

  贾至啊,汉朝著名的洛阳才子贾谊是你本家吧?都是被贬到湘江;李晔啊,你我的本家,后汉的李膺也是贬到湖南,喜欢月下泛舟。

  他们都还在思念长安吧?还笑得出来吗?大概连西天在那里都不知道吧?

  【其四】

  皎皎秋月高挂在洞庭湖的西边,湘江北面早有鸿雁飞归。

  满船醉客载歌载舞《白苎》曲,连衣服上落满了秋霜都不知道!

  【其五】

  舜帝妻子来潇湘后就回不去了,玉人滞留在洞庭湖边的荒草间。

  对着明镜般的洞庭湖描淡妆,君山就是她们用丹青画出的娥眉。

  ①长沙:乾元年间,贾至贬官岳州司马,李晔贬官岭南。这里喻李晔、贾至之遭贬如同贾谊之贬长沙。

  ②湘君:湘水水神。《列女传》载: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死于江湘之间,死而为神,世间称为湘君,亦称湘妃。因屈原《九歌》中有《湘君》、《湘夫人》二篇,寄托着思念和哀伤,此处亦可能化用此典,作为对被贬逐者的哀伤和不平。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刑部侍郎李晔贬官岭南,行经岳州(今湖南岳阳),与李白相遇。时贾至亦贬谪岳州,三人相约同游洞庭湖,李白写下一组五首的七言绝句记其事。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这两句是说,秋日望远,日落长沙,想起贾谊的悲剧,不禁令人惆怅;屈原当日曾祭奠湘君,寄托他的思念和哀伤,而今我又到何处去祭奠湘君,以寄托我的哀思?前句写景寓情,“长沙”即含贬谪之意,后句写情,“不知何处”四字内涵丰富,有悠悠不尽之情韵。

  鉴赏:

  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秋,刑部侍郎李晔贬官岭南,行经岳州(今湖南岳阳),与诗人李白相遇,时贾至亦谪居岳州,三人相约同游洞庭湖,李白写下一组五首的七绝记其事。其中第二首最为出色,它内涵丰富,妙机四溢,有悠悠不尽的情韵。

  首句写景,兼点季节与泛舟洞庭事。洞庭在岳州西南,故可称“南湖”。唐人喜咏洞庭,佳句累累,美不胜收。“南湖秋水夜无烟”一句,看来没有具体精细的描绘,却是天然去雕饰的淡语,惹人联想。夜来湖上,烟之有无,察之极难。能见“无烟”,则湖上光明可知,未尝写月,而已得“月色”,极妙。清秋佳节,月照南湖,境界澄沏如画,读者如闭目可接,足使人心旷神怡。这种具有形象暗示作用的诗语,淡而有味,其中佳处,又为具体模写所难到。

  在被月色净化了的境界里,最易使人忘怀尘世一切琐屑的得失之情而浮想联翩。湖光月色此刻便激起“谪仙”李白羽化遗世之想,所以次句道:安得(“耐可”)乘流而直上青天!传说天河通海,故有此想。诗人天真的异想,又间接告诉读者月景的迷人。


相关阅读
1 月下独酌 李白

《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查看全文】

2 李白诗词《送友人入蜀》的诗意赏析

《送友人入蜀》 【年代】:唐 【作者】:李白《送友人入蜀》 【内容】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查看全文】

3 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鉴赏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李白 昨夜吴中雪, 子猷佳兴发。 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 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 怀余对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冰峥嵘。 人生飘忽百年内 【查看全文】

4 夏日山中 李白

《夏日山中》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译文 懒得摇动白羽扇来祛暑,裸着身子呆在青翠的树林中。 脱下头巾挂在石壁上 【查看全文】

5 李白的狂性

李白诗歌大胆张扬个性,放任情感。表现出志狂,酒狂,游狂,诗狂等众多狂性。这跟当时盛唐气象的大背景是密切关联的。 在我国的诗歌礼坛上,有一位周身放着异彩的狂人形象李白 【查看全文】

6 浅谈唐诗的传播方式对李白诗风的影响

论文摘要 :李白诗歌风格的多样化,前人多认为来自于对鲍、谢的学习,自然山川的陶冶和李白自身性格使然。文章通过对李白诗歌的分析,认为李白是在考虑了唐诗的传播方式以及诗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