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寄东鲁二稚子》全诗注释翻译与赏析

发布时间:2015-04-15 00:00

  寄东鲁二稚子

  李白

  吴地桑叶绿, 吴蚕已三眠。

  我家寄东鲁, 谁种龟阴田?

  春事已不及, 江行复茫然。

  南风吹归心, 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 枝叶拂青烟。

  此树我所种, 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 我行尚未旋。

  娇女字平阳, 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 泪下如流泉。

  小儿名伯禽, 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 抚背复谁怜?

  念此失次第, 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 因之汶阳川。

  注释:

  ⑴东鲁:即今山东一带,春秋时此地属鲁国。

  ⑵吴地:即今江苏一带,春秋时此地属吴国。

  ⑶龟阴田:《左传·哀公十年》:齐国归还鲁国龟阴田。这里借此指李白在山东的田地。

  ⑷春事:春天的农事。

  ⑸酒楼:据《太平广记》所载,李白在山东寓所曾修建酒楼。

  ⑹拂青烟:拂动的青烟,形容枝繁叶茂状。

  ⑺向三年:快到三年了。向:近。

  ⑻旋:还,归。

  ⑼“娇女字平阳”:此句下一作“娇女字平阳,有弟与齐肩。双行桃树下,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⑽抚背:抚摩肩背;长辈对晚辈的抚爱举动。

  ⑾失次第:失去了常态。次第,常态,次序。

  ⑿裂素:指准备书写工具之意。

  ⒀之:到。汶阳川:指汶水,因汶阳靠近汶水故称。

  译文:

  吴地的桑叶已经绿了,吴地的蚕儿已经蜕了三次皮。

  我家远在东鲁,时值春耕,有谁在帮我耕种那龟山北面的田地呢?

  看来春天的农活是赶不回去帮忙了,我现在正过着往来江上、漂泊不定的生活。

  南风吹起我的思归之心,飞落在酒楼前面。

  楼东边的那株桃树,枝叶十分繁盛了吧。

  这棵树是我亲手种下的,那时亲手栽培的情形仍历历在目。

  桃树现在应该和楼一样高了,可是我还不能踏上归途。

  我那娇美的女儿啊,小字叫平阳,手攀着花枝依靠在桃树边。

  拿着花却看不到我,眼泪像流淌的泉水喷涌而出。

  小儿子名叫伯禽,也和姐姐并肩站着。

  两人一起在桃树下走动,又有谁抚摸着他们的背疼爱他们呢?

  思念着他们令我心烦意乱,肝肠好像整日在油锅里煎熬一般。

  撕开白绢写完我在远方对你们的思念之情,我便来到汶水边。

  赏析:

  《寄东鲁二稚子》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游览金陵(今南京)时因思念东鲁兖州(今山东济宁)家中的女儿平阳和儿子伯禽而创作的诗篇。此诗形同一封家书,语言朴素,笔触细腻,由眼前景,遥及寄居东鲁的儿女,感情真挚,充满关爱,抒发了浓烈而真切的儿女亲情。

  天宝三载(744),李白因在朝中受权贵排挤,怀着抑郁不平之气离开长安,开始了生平第二次漫游时期,历时十一年。这一时期,他以梁园(今河南开封)、东鲁为中心,广泛地游览了大江南北的许多地方。这首诗,就是他在游览金陵(今南京)期间写的,可能是作于天宝七载。

  这是一首情深意切的寄怀诗,诗人以生动真切的笔触,抒发了思念儿女的骨肉深情。诗以景发端,在我们面前展示了“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的江南春色,把自己所在的“吴地”(这里指南京)桑叶一片碧绿,春蚕快要结茧的情景,描绘得清新如画。接着,即景生情,想到东鲁家中春天的农事,感到自己浪迹江湖,茫无定止,那龟山北面的田园由谁来耕种呢?思念及此,不禁心忧如煎,焦虑万分。诗人对离别了将近三年的远在山东的家庭,田地,酒楼,桃树,儿女,等等一切,无不一往情深,尤其是对自己的儿女更倾注了最深挚的感情。“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他想象到了自己一双小儿女在桃树下玩耍的情景,他们失去了母亲(李白的第一个妻子许氏此时已经去世),现在有谁来抚摩其背,爱怜他们呢?想到这里,又不由得心烦意乱,肝肠忧煎。怎么办呢?那就取出一块洁白的绢素,写上自己无尽的怀念,寄给远在汶阳川(今山东泰安西南一带)的家人吧!诗篇洋溢着一个慈父对儿女所特有的抚爱、思念之情。

  这首诗一个最引人注目的艺术特色,就是充满了奇警华赡的想象。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诗人的心一下子飞到了千里之外的虚幻境界,想象出一连串生动的景象,犹如运用电影镜头,在我们眼前依次展现出一组优美、生动的画面:山东任城的酒楼;酒楼东边一棵枝叶葱茏的桃树;女儿平阳在桃树下折花;折花时忽然想念起父亲,泪如泉涌;小儿子伯禽,和姐姐平阳一起在桃树下玩耍。

  诗人把所要表现的事物的形象和神态都想象得细致入微,栩栩如生。“折花倚桃边”,小女娇娆娴雅的神态维妙维肖;“泪下如流泉”,女儿思父伤感的情状活现眼前;“与姊亦齐肩”,竟连小儿子的身长也未忽略;“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一片思念之情,自然流泻。其中最妙的是“折花不见我”一句,诗人不仅想象到儿女的体态、容貌、动作、神情,甚至连女儿的心理活动都一一想到,一一摹写,可见想象之细密,思念之深切。

  紧接下来,诗人又从幻境回到了现实。于是,在艺术画面上我们又重新看到诗人自己的形象,看到他“肝肠日忧煎”的模样和“裂素写远意”的动作。诚挚而急切的怀乡土之心、思儿女之情跃然纸上,凄楚动人。

  毋庸置疑,诗人情景并茂的奇丽想象,是这首诗神韵飞动、感人至深的重要原因。过去有人说:“想象必须是热的”(艾迪生《旁观者》),意思大概是说,艺术想象必须含有炽热的感情。我们重温这一连串生动逼真、情韵盎然的想象,就不难体会到其中充溢着怎样炽热的感情了。如果说,“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黑格尔语),那么,李白这首充满奇妙想象的作品,是无愧于真正的艺术创造的。


相关阅读
1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译文及赏析

李白是唐代的著名诗人,关于他的经典诗词就有很多。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其中一首,并富有译文、注释及赏析,欢迎阅读!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 【查看全文】

2 李白《渡荆门送别》诗词赏析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的青少年时期,在蜀中即今四川读书、任侠。唐玄宗 【查看全文】

3 诗仙李白的死亡之谜

唐朝是一个诗人辈出的朝代,也是一个历代诗人心向往之的朝代,更是一个诗人非正常死亡最多的朝代。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诗仙李白的死亡之谜,欢迎大家阅读! 一代诗仙的死亡之谜 采 【查看全文】

4 李白的诗歌《赠孟浩然》赏析

【原文】 赠孟浩然 作者:唐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释】 1.孟夫子:指孟浩然。夫子, 【查看全文】

5 李白《古风(其三)》全诗翻译与赏析

古 风(其三) 李白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 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 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 聘望琅邪台。 刑徒七十万, 起土骊山 【查看全文】

6 李白《夜宿山寺》全诗翻译赏析

《夜宿山寺》这首诗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寺中楼宇的高,抒发和表达了诗人向往神仙般生活的追求。 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注释: 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