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折杨柳》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5-04-15 00:00

  折杨柳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乐府

  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

  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

  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

  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

  注释:

  1、摇艳句:谓垂杨在春风中摇摆弄姿。摇艳,即弄姿逞艳。东风年,春风吹拂的时节。

  2、龙庭:匈奴单于祭祀的场所。这里指汉军屯兵戍守的西北边境。

  ①玉关:玉门关。泛指边塞。 ②金窗:闺房之窗。 ③折杨柳:乐府《横吹曲辞》,写闺妇思远戍之人。

  《折杨柳》这首乐府诗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春,李白游越中时。

  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

  这两句是说,思妇看见春日柳色,激起一片思夫之情——花明叶暖,春意正浓,柳烟拂窗,闺妇思远,此刻边塞之上还是白雪纷飞。一暖一寒,触景生情,怎能不激起人的思念之苦、凄然之心?看似写景,实乃写情,情因景生,景为情使,委婉含蓄,韵味悠长。

  简析:

  此诗写闺中女子思念远戍的丈夫。

  诗分两段。前四句写景。古有“春女思,秋士悲”的说法。春景极易引起女子之思春。所以上段写景为下段抒情作铺垫。春景有垂杨、渌水、红花。绿叶,极具代表性。地域涉及玉关、金窗。玉关,泛指征人戍边之所;金窗,代指闺人栖居之处。“花明玉关雪”中之“明”,只形容花的艳丽,不是说花如雪白。后四句叙事。“对此”之“此”,指上段所描写的春色。其心理活动:长想、凄然;其行为动作:折柳、远寄。女子便以此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不说折柳,而言“折春色”,为了表达“思春”之意。

  此诗出除闺情之外,尚有厌战之意。


相关阅读
1 李白《赠汉阳辅录事二首》全诗翻译赏析

赠汉阳辅录事二首 李白 【其一】 闻君罢官意,我抱汉川湄。 借问久疏索,何如听讼时? 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 应念投沙客,空馀吊屈悲。 【其二】 鹦鹉洲横汉阳渡,水引寒烟没 【查看全文】

2 李白《独漉篇》全诗鉴赏

《独漉篇》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借用乐府古题创作的古诗。全诗体现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诗人在这首诗里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思想? 独漉篇 独漉水中泥,水浊不见月。 不见月尚可,水深 【查看全文】

3 李白诗作《行路难》教学反思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 【查看全文】

4 李白浪漫主义的诗句

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2、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3、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4、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5、闲 【查看全文】

5 《赠孟浩然》李白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 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 李白诗鉴赏 本诗大致作于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 【查看全文】

6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鉴赏

导语:《梦游天姥吟留别》由李白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诗写梦游名山,着意奇特,构思精密,意境雄伟。感慨深沉激烈,变化惝恍莫测于虚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