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劳亭》
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赏析:《劳劳亭》是一首遣兴之作,并不是真的因为去劳劳亭送别友人才写的诗,所以诗中当然也就没有送别的具体场景。劳劳亭据说始建于三国东吴时期,故址在今南京市区南,是古时送别之所。李白对这个地方很感兴趣,还曾写过一首古体的《劳劳亭歌》,诗中写道:“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旁。古情不尽东流水,此地悲风愁白杨。……”劳劳亭建在大道之旁,流水之畔,行客至此,或登车,或上船,挥手告别,很是方便。不过李白这天来到此地,却不为送客,而信马由缰,游玩流连,神使鬼差地来到了这个久负盛名的送客“劳劳亭”,看到这间古往今来送走了无数游子的所在,李白便提笔写下了“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离别最是伤心事,历来文人最关情,屈原有 “悲莫悲兮生别离”(《楚辞·少司命》)的感叹,江淹则写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别赋》)这一不知打动多少迁客骚人的千古名句。不过,李白并不想再写前人写过的老套,而且此时,他也没有送人或者告别,所以用不着写得那样低回婉转,愁肠百结。只不过是好似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天下最伤心的地方,就是送客的劳劳亭了,这一联一笔两到,既表明了作为一个长年浪迹他乡的游子对离别的深切体会,又巧妙地提到,劳劳亭无疑又是送往迎来之中最着名的地方了。所以尽管不送客,走到这里,也忍不住会想到别离,想到感伤。要在不分别的时候表现离别之情,要是常人也许会无所措手足,但李白很快就找到了一个别人意想不到的切入点,他环望四周的景色,当时正值早春二月,江南虽说春早,但是身边还看不到一丝春意,连柳条也没有泛青。没想到,正是这不见春意的柳枝,唤醒了李白的创作灵感,一句谁也未曾想到的佳句,在刹那间,就跳了出来:“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古人有折柳枝以赠行者的风俗,所以在唐诗中是很常见的题材,如盛唐王之涣的《送别》诗就是一例,“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王之涣也是从眼前景物产生联想,因为看到树上的柳枝被折去不少,想到这都是那些多情的送行者所为,他是从眼前的景物想到过去已经发生过的事,而李白到劳劳亭时,连柳条都还没有绿。但他却才思所至,忽发奇想,一句“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就把这首小诗提高到了众人难以企及的境界了,乾隆皇帝的评语最是干脆:“二十字,无不刺骨。”明代文坛怪杰谭元春则说得更绝:“古之伤心人,岂是寻常哀乐?”不管说此诗“刺骨”也好,还是作者不是“寻常哀乐”也好,总之,同是伤心,李白却从寻常景物中发掘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闪光点,明明是春风未绿江南岸之际,却被他写得有情有意,原来春风就是怕行人太伤心,才没有把柳条吹绿,这看似无理的拟人写法,却更加丰富了人间的离情别恨。
相关阅读
1 李白《送友人》教学案例及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诵读、体会诗歌语气并会背诵诗歌,了解李白的创作风格。 2、能力目标:品味诗歌语言,分析其表现手法,领悟诗歌鉴赏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诗人通过 【查看全文】
2 李白预言诗藏字“马航失踪”腾云李白 马腾驾祥云, 航行阔海郡。 失于蓬莱阁, 踪迹无处寻。 相关推荐:李白的诗 七绝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七绝 【查看全文】
3 李白《代寄情楚词体》全诗赏析《代寄情楚词体》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骚体诗。此诗当是作者为许氏夫人所写的悼亡诗,写得真实感人,深情率真,也寄托了作者自己志向不能申,仕途不可求的悲哀之情。 【查看全文】
4 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翻译赏析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李白 客从长安来, 还归长安去。 狂风吹我心, 西挂咸阳树。 此情不可道, 此别何时遇? 望望不见君, 连山起烟雾。 注释: ① 金乡:今属山东。韦八:诗人朋友。 【查看全文】
5 李白著名的诗句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李白著名的诗句,希望大家多多阅读! 李白著名的诗句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 【查看全文】
6 描写李白的优美的段落李白独树一帜,带着西域狂放洒脱的气质,拒绝了摧眉折腰他举杯邀明月洋洋洒洒为后世留下多少千古名作。他大笔横扫狂飙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令芸芸众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