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山中问答》能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发布时间:2015-09-06 00:00

  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诗鉴赏: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前句起得突兀,后句接得迷离。这首诗的诗题一作《山中答俗人》,可见“问”的主语即所谓“俗人”;“余”,诗人自指;“何意”,一作“何事”。“碧山”即指山色的青翠苍绿。诗以提问的形式起句,突出题旨,唤起读者的注意,当人们正要倾听答案时,诗人却故意笔锋一晃,“笑而不答”。“笑”字值得玩味,它不仅表现出诗人自得而矜持的神态,造成了轻松愉快的气氛;而且这“笑而不答”,还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以引起人们思索的兴味。“心自闲”三个字,是山居心境的写照,第二句接得迷离,妙在不答,使诗增添了变幻曲折,自有摇曳生姿、引人入胜的魅力。

  第二联“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写“碧山”之景,也是对“何意栖碧山”的回答。

  这种“不答”而答、似断实连的结构,加深了诗的韵味。诗虽写花随溪水,窅然远逝的景色,却无一点“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衰飒情调,而是把它当作令人神往的美来渲染、来赞叹。“碧山”之中这种不汲汲于荣、不寂寂于逝,充满着天然、宁静之美的“天地”,实非“人间”所能比!那么“人间”究竟怎样呢?诗人没有说,然而只要稍稍了解一下当时黑暗的现实和李白的不幸遭遇,诗人“栖碧山”、爱“碧山”便不难理解了。可见,这 “别有天地非人间”,隐含了诗人心中多少伤和恨!所以,要说这首诗所抒写的并非是超脱现实的闲适心情,恐怕未必贴切。诗中用一“闲”字,就是要暗示出“碧山”之“美”并以此与“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因而诗的确有一种“寓庄于谐”的风格,不过这并非“超脱”。愤世嫉俗与乐观浪漫往往就是这么奇妙地统一在他的作品之中。

  全诗虽只四句,但是有问、有答、有叙述、有描绘、有议论,其间转接轻灵,活泼流利。用笔有虚有实,实处形象可感,虚处一触即止,虚实对比,蕴意幽邃。对此,明代李东阳曾评论说:“诗贵意,意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浓而近者易识,淡而远者难知。如..李太白‘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皆淡而愈浓,近而愈远,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


相关阅读
1 探索李白诗歌的风格特点——孤独意识

在大唐多若满天繁星的诗人中,李白是唯一被人们誉为既有侠肝义胆,又有仙风、道骨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传奇的一生,豪放飘逸的诗风,确实给人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使我 【查看全文】

2 李白诗歌浪漫主义形成的原因

李白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在李白的诗中,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只有对形成的原因有 【查看全文】

3 李白的作品

李白李白(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 【查看全文】

4 李白《侠客行》赏析

侠客行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 【查看全文】

5 李白诗词《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十一)的诗意赏析

《永王东巡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组诗现存十一首,都是七绝,其中第九首前人定为伪作。这组诗创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记录了永王李璘军队东下的情况,赞颂了 【查看全文】

6 李白《长干行》全诗翻译赏析

《长干行》 作者:李白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⑵,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