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调·其一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译文】
你的容貌服饰是如此美艳动人,以至连白云和牡丹也要来为你妆扮,春风骀荡,轻拂栏杆,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你的美真像仙女一样,如果不是在仙境群玉山见到你,那么也只有在西王母的瑶台才能欣赏你的容颜。
【注释】
①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②槛:有格子的门窗。
③华:通花。
④群玉山:神话中的仙山,传说是西王母住的地方。
⑤会:应。
⑥瑶台:传说中仙子住的地方。
【赏析】
此诗想像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作之痕。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第一首,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云想衣裳花想容”起句以重字出现,这在绝句诗虽不常见,但它却是写作七言诗的一种值得效仿的手法,而且也由此更见出诗人举重若轻的笔力。加以“互文见义的手法在该句子里的运用,更是见出诗人从侧面烘托美妇人杨玉环的技巧和功力,从而也难怪文学素养均为极高的唐玄宗和杨贵妃对此都很为欣赏。宋人乐史《太真外传》就记载了玄宗高兴地亲自吹笛伴奏,而杨氏则被感动得“敛绣巾再拜”;所有这一切,当然是大诗人李白该成功诗作的魅力引导下的现场感所致!
相关阅读
1 李白《行路难》审美赏析
【作者简介】李白外文名:Li Bai别名: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国籍:唐代民族:汉出生地:碎叶城/绵州出生日期:701年逝世日期:762年个人背景职业:诗人、供奉翰林毕业院校:不明 【查看全文】
2 李白经典诗句精选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相看两不厌,只 【查看全文】
3 李白《宣城见杜鹃花》赏析《宣城见杜鹃花》全诗纡结萦回,使人感到乡思袭来时无比的悲切伤痛。下面一起对其进行赏析。 《宣城见杜鹃花》赏析 至德元年(公元756年),李白56岁,他夜郎遇赦归来后,由从华山 【查看全文】
4 李白《将进酒》古诗鉴赏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 【查看全文】
5 李白 南陵别儿童入京《南陵别儿童入京》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 【查看全文】
6 李白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李白的诗歌,是中国历史上弥足珍贵的特异存在,他继承了前代浪漫主义创作的成就,以叛逆的思想,豪放的风格,反映了盛唐时代乐观向上的创造精神和不满封建秩序的潜在力量。 李白是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