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静夜思》鉴赏

发布时间:2016-03-09 00:00

  导语: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点,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大胆的想象夸张。他的夸张不仅想象奇特,而且总是与具体事物相结合,夸张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迹;那么大胆,又真实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强化感情的作用。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您整理推荐的《静夜思》鉴赏,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您整理推荐的,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文解释】

  那透过窗户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词语解释】

  举头:抬头。

  【诗文赏析】

  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这首五言绝句从“疑”到“望”到“思”形象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思乡图。诗歌的语言清新朴素,明白如话;表达上随口吟出,一气呵成。但构思上却是曲折深细的。诗歌的内容容易理解,但诗意却体味不尽。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这首《静夜思》可以说是李白诗歌的“自然”和“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艺术特色的极好说明。


相关阅读
1 李白《荆门浮舟望蜀江》译文及鉴赏

李白自由解放的思想情操和具有平民倾向的个性,还使他能更深入地开掘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人情美。 荆门浮舟望蜀江 李白 春水月峡来,浮舟望安极? 正是桃花流,依然锦江色。 江色绿 【查看全文】

2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古诗赏析

《清平调词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共三首七言乐府诗。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描绘出人花交映、迷离恍惚的景象,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 【查看全文】

3 李白诗词鉴赏之《远别离》

《远别离》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 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 我纵言之将何补? 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 【查看全文】

4 李白的诗句汇总大全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其一》 弃我去者 【查看全文】

5 李白《灞陵行送别》全诗翻译赏析

《灞陵行送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送别诗。此诗抒写行者和送行者的离情别绪,同时蕴含着作者对政局的忧虑。诗中运用灞水、紫阙、古树、春草等意象,构成了一幅令人 【查看全文】

6 李白诗词《杨叛儿》的诗意赏析

《杨叛儿》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借乐府诗题创作的古诗。此诗运用比兴与象征手法写男女之爱情。全诗形象丰满,生活气息浓厚,风格清新活泼,较古之《杨叛儿》,情感更炽烈,生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