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中蕴含的艺术特色

发布时间:2016-05-13 00:00

  导语:李白的诗歌无论是山水诗、闺怨诗或是边塞诗,都写得很精彩,他以自己天才的艺术创造力,形成了飘逸、豪放、雄壮的艺术风格,开拓了诗歌的艺术境界,丰富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在中国诗歌史上,他的作品艺术个性是独一无二的。

  一、鲜明的个性,时代的强音

  李白是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具有洒脱不羁的气质、傲岸不屈的性格;又是一个热情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不是一个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诗人,相反,他似乎什么都关心,很多生活他都体验过,他的诗歌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发出的时代的强音。他的诗歌部分是抒情诗,在这些诗中,诗人不是冷静地表现生活,而是侧重抒发强烈的、鲜明的独创性。他在批判政治黑暗时,愤怒地斥责“夷羊满中野,菉葹盈高门”(《古风》其五十一);在批判安史之乱时,他又沉痛地呼喊:“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表达了他强烈的愤怒。他在书写理想时总是十分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将进酒》),“长风破浪会有时”(《行路难》其一);在表达追求自由的心情时更是十分狂放:“何时腾风云,搏击串所能?”(《赠新平沙年》)“大鹏一旦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都表现出一种豪放不羁、傲岸不屈的精神。

  上述种种炽热感情的抒发,使李白诗歌具有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表现出鲜明的傲岸不屈的个性特征,体现了李白诗歌“壮浪纵恣,摆去拘束”(元稹语)、以气夺人的特色。李白正因为如此,他的情感的宣泄,从不顾及理性的规范,不是掩抑收敛,而是喷薄而出、一泻千里,任凭激情随着笔端流淌。

  二、丰富的想象,豪迈的情怀

  李白诗歌还善于运用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来描写形象、抒发感情。他有时借助梦境仙界,捕捉超现实的意象,创造出美丽的理想世界,抒写自己鄙弃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借助梦境描写了天鸡高唱、海日升空、熊咆龙吟、霓衣风马等现实意象,渲染了仙界的瑰丽和美好,映衬了现实的污浊和黑暗,表现了崇高的理想。有的诗他借助神话传说驰骋想象,大胆夸张,贯以奔放的气势,描写雄伟神奇的山川形象,寄托自己开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蜀道难》就是这样的诗篇,这首诗一开头就融汇历史传说和远古神话于一炉,运用夸张手法,着力渲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雄放基调,接着突出描写蜀道的艰难险阻:“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破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诗中“六龙回日”的神话,黄鹤难飞的夸张,“扪参历井”的想象,多种手法跌互使用,融为一体,层层渲染山势高危,层层映衬蜀道艰险,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气势雄伟的蜀道山水图,寄托了诗人对壮丽河山的赞叹之情和对现实政治的某种隐忧。运用大胆的夸张、新奇的比喻以及拟人的手法,也是李白抒写炽热感情所常见的艺术手法。有时既用夸张又用比喻,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其十五)、“燕山雪花大如席” (《北风行》)都是夸张、比喻的名句。有时他又把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结合起来,写自己强烈的心潮激荡:“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京》),把思念长安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神奇别致而又形象贴切;“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寄东鲁二稚子》),思念子女的骨肉之情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所寄》),愁心可寄,已是大胆的夸张,寄予明月,更是奇特的想象,对友人的思念便在诗中得到了最好的表达。

  三、澎湃的激情,浪漫主义风格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他的诗想象丰富奇特,采用浪漫主义手法,语言清新,不加雕饰,特别是对七古和七绝这两种诗体贡献最大,被后人誉为“诗仙”。盛唐诗歌的气韵、情韵、神韵在李白的诗歌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李白的歌行体完全打破了诗歌创作的一切固定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变,达到了随心所欲而变化莫测的境界,充分体现出盛唐诗歌的神韵来。就是写比较小的场面,他也能立足眼底,想到天外。李白的七绝以山水诗歌和送别诗为多,在这些诗中,有一种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以其天真纯朴的童心,与山水冥合,无论写景言情,都有种一气流贯的俊秀和爽朗,如《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中山问答》。李白的七言古诗充分展示了李白狂放自信的个性特征和豪放飘逸的诗歌风貌,也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骨气端翔、壮大奇伟、蓬勃向上的阳刚之美。这些诗篇以其纯真的情趣,感召着被庸俗的生活所淹没了的人性,并因此而获得永久的魅力。

  李白诗歌的独特风格是不可重复的,却不是唯一的,就像我们既赞美松柏的挺拔又欣赏牡丹的富丽,既神往于水仙的淡雅又向往于玫瑰的鲜艳一样,我们赞美我国诗歌史上杰出诗人们的各种风格,赞美百花竞艳,更欣赏李白的诗作给人的飘逸、豪迈的感觉。 一个作家能通过某一体裁充分显示其创作个性,就带来了这种文体的风格,就能扬长避短、形成优势,正如“善舞剑”的应该有“剑风”、“善舞刀”的应该有“刀风”一样,读诗与读小说的感受是截然有别的。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正是通过诗歌这种体裁造就了其创作的浪漫主义风格。


相关阅读
1 李白诗词《寄东鲁二稚子》的诗意赏析

《寄东鲁二稚子》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游览金陵(今南京)时因思念东鲁兖州(今山东济宁)家中的女儿平阳和儿子伯禽而创作的诗篇。此诗形同一封家书,语言朴素,笔触细腻,由眼前景 【查看全文】

2 唐诗《望天门山》李白

《望天门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所写的一首经典古诗,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 【查看全文】

3 《江夏赠韦南陵冰》李白

江夏赠韦南陵冰 李白 胡骄马惊沙尘起, 胡雏饮马天津水。 君为张掖近酒泉, 我窜三巴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令宽, 夜郎迁客带霜寒。 西忆故人不可见, 东风吹梦到长安。 宁期此地忽 【查看全文】

4 关于李白的潇洒

李白是我很喜欢的一个人,倒不是我看了他多少诗,对他的诗和思想有什么深彻领悟,其实我看他的诗只限课本上,可谓极少了,其实我喜欢他的理由非常简单,很表面很单纯,就像如 【查看全文】

5 《诗人李白》读后感

《诗人李白》是李白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因为系里举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经典导读活动,所以使我有幸阅读了这本薄薄的小书。这本书虽然薄但是它蕴藏着浓厚的文学知识与时代精神 【查看全文】

6 李白《寄崔侍御》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寄崔侍御 盛唐李白 宛溪霜夜听猿愁,去国长为不系舟。 独怜一雁飞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 高人屡解陈蕃榻,过客难登谢脁楼。 此处别离同落叶,朝朝分散敬亭秋。 ①本诗写于天宝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