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自由、浪漫主义是李白诗歌的三个主题,也是理解李白精神世界的三个关键词语。李白被尊为浪漫主义大诗人,他的思想其实是十分复杂的,李白身上兼有儒、道、侠、纵横等多家思想的荟萃,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太白精神”。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伟大诗人,素有“诗仙”之称,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以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的诗风著称,创造了古代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高峰,为唐诗的繁荣与发展打开了新局面。而李白的出现,也同样为中国诗坛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他的诗歌深深触动了人们的心弦,他的精神也深深影响了人们的思维。
一、自我宽解意识
李白被尊为浪漫主义大诗人,他的思想其实是十分复杂的,李白身上兼有儒、道、侠、纵横等多家思想的荟萃,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太白精神”。这种“太白精神”其实是李白极端个人主义的产物———即他谁也不相信,他只相信他自己!李白自我意识极强,他总是以个人主观的眼光去期待世界,然而黑暗复杂的现实往往使他天真烂漫的理想瞬间破灭。如何缓解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李白找到了一条独特的道路:在他的诗歌艺术中去解脱自己,安慰自己。这就是李白诗歌中的自我宽解意识。
在每次遭遇现实打击之后,李白都会写一些豪言壮语聊以自慰,以表示对功利浮名的不屑一顾。他的“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愁”、“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处处流露出潇洒放荡的个性。这种性情始终贯穿着李白的一生。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李校叔书云》中,他写到“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这是他晚年经历了三年翰林奉职,“抱金还乡”又流放夜郎之后的心情写照。此时的李白历经了如此多颠沛流离的生活,应该对黑暗的现实彻底死心了。“明朝散发弄扁舟”似乎已明确流露了其归隐江湖的意志,其实不然,这还是他的一种自我安慰。李白对于隐居生活的渴慕,有如现代人对大自然的向往,是一种局外人的欣赏的眼光,果真要他们搬回乡村原野去,他们是无论如何也活不下去的了。李白虽说也试过不短的隐居生活,但他那是“隐以待时”,是为了更好地去“入世”。正因为他不可以真正地去“散发弄扁舟”,他才会在诗歌中大发感慨,用以安慰自己,弥补缺憾。
二、追求无限自由
李白一生不刻意去追名逐利,却高自期许,不畏权利,藐视权贵。他肆无忌惮的嘲笑封建制度下严格的等级秩序,批判当时腐败的政治现象,看透官场黑暗的他对自由充满了无限的渴望,他不喜欢被束缚,因此他的诗歌中充满了无限的张力。正是由于李白有着强烈的自由欲求,所以在面对官场的黑暗腐败和人生的不如意时才能以淡泊名利,从容不迫的心态去面对。并且在他整个的人生和创作过程中不断努力与这种困境抗争,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自由意愿,传达对自由的强烈追求和无限向往。对这种困境的体现和对自由的无限向往,在包含了李白无数痛苦、迷茫以及悔恨的同时,也成为其诗歌最具感染力、震撼力的源泉。李白的诗歌因此具有激动人心的力量,并且带给人们深深的思考。
裴多菲曾有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可见自由对一个人而言有多么的重要。生活在盛唐时期的李白,面对腐败黑暗的官场,面对人生诸多的不如意,仍然保持着从容不迫淡泊名利的态度,他寄情于山水之间,饮酒作诗,以诗会友,他将自己的个性融入到自然景物当中。他用胸中之豪气赋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他对自然伟力的讴歌,也是对自由精神的无限向往。另外,他的诗歌创作还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这同样也是基于他对自由的追求。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侧重书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歌的鲜明特点。官场之外的李白,精神的自由是他生存的支点,这种自由让他不受任何的束缚,他大笔一挥,洋洋洒洒的写下了无数流传千古的脍炙人口的佳作。在那些跳动的文字当中,体现出来的不正是李白那让世人为之动容的对自由的执着追求吗?由此可见,无论是在李白的一生中,抑或是在他的诗歌创作中,自由都是极其重要的。三、浪漫主义情怀
在谈论李白时,我们无法绕过他诗歌中的重要主题之一———浪漫主义。在中国文学浪漫主义创作队伍中,李白可谓是无冕之王,独树一帜。他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李白充满浪漫主义的诗歌中,其思想特征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李白深受儒家“达则兼济天下”思想的影响,青年时就怀有“济苍生,安社稷”的报负,希望自己有所作为,并为了理想孜孜以求。“天生我材必有用”便是他坚定理想的真实写照,在他早期的许多诗歌中也大多是抒发自己报效国家的强烈情感。二是描写自然风光,歌颂大自然。政治上的失意让他郁郁寡欢,他愤呼“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之后的李白便隐居山林,他寄情山水,游历名山大川,饮酒纵乐来排遣心中的苦闷。期间他创作了许多描写自然风光的诗句,如“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山流”等,这些歌颂自然的诗句大多都以明朗纯净取胜。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之一。诗歌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情调,其中融铸着诗人抒发理想追求又不忘关注现实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在这首极具代表性的诗歌中,诗人将想象与夸张巧妙地结合起来,并通过夸张来为想象服务,使得这首诗给人一种奇幻的感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诗人在尽情地书写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之后,在结尾处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抗争现实的洪钟巨响便水到渠成,充分显示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无穷魅力,从而更有代表性的突显了李白的浪漫主义情怀。
相关阅读
1 李白《望庐山瀑布》译文和注释
《望庐山瀑布二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两首诗,一为五言古诗,一为七言绝句。这两首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都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都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 【查看全文】
2 诗仙李白之谜李白诗歌的真正价值就在于,诗人是在与人生的无意义作斗争,因为在浮生若梦之外,还有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在中国人心中,李白是自由的象征,不仅是他的诗酒傲王 【查看全文】
3 李白的故事唐玄宗开元年间,在历史上被称为盛唐时期。这时期也是诗歌创作的鼎盛之期。在这时期,出现了一位浪漫主义的大诗人李白,一位现实主义的大诗人杜甫,他们是辉映诗坛的两颗巨星 【查看全文】
4 李白《寻阳送弟昌峒鄱阳司马作》全诗注释鉴赏【创作年代】盛唐 【作者姓名】李白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题材类别】送别诗 寻阳送弟昌峒鄱阳司马作 桑落洲渚连⑵,沧江无云烟。 浔阳非剡水,忽见子猷船⑶。 飘然欲相近,来 【查看全文】
5 李白写给孟浩然的诗句孟浩然(689年或691年-740年),名浩,字浩然,号鹿门处士,以字行,唐代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又称“孟襄阳”,盛唐著名诗人。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李白写给孟浩然的诗句 【查看全文】
6 李白诗词《哭晁卿衡》的诗意赏析《哭晁卿衡》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得闻日本友人晁衡回祖国航海途中沉船并误传已溺死后而写下的一首哀悼诗作。此诗虽因误传噩耗而作,但悲痛之情是真实而且深挚的。全诗通过几个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