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采玉歌阅读答案 李贺

发布时间:2016-10-08 00:00

  这首诗《老夫采玉歌》写采玉工人的艰辛生活和痛苦心情,诗作对于采玉工人的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老夫采玉歌

  李贺

  采玉采玉须水碧①,琢作步摇徒②好色。

  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夜雨冈头食蓁子③,杜鹃口血老夫泪。

  蓝溪④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

  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⑤悬肠草⑥。

  【注释】①水碧:碧玉名,产于水中。②步摇:古代贵妇首饰名。③蓁子:即榛子,可食。④蓝溪:唐代长安附近蓝田县西有蓝田山,又名玉山,山势险峻,溪水中产碧玉。⑤磴:石阶。⑥悬肠草:又叫思子蔓,离别草,象征生离死别。

  (1)请简要赏析诗中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4分)

  (2)本诗以现实生活为素材,却仍不失浪漫主义色彩,想象神奇瑰丽、旖旎绚烂。试举一个例子简要赏析此诗运用想象的艺术。(4分)

  参考答案

  1.这首诗用第一人称,通过正面,侧面的描写刻画,塑造了一个采玉老夫的形象。 不停地采玉,工作艰辛,长期忍受饥寒之苦,遭遇极其悲惨,心情异常痛苦。下水采玉,命悬一线,思念儿女,随时有性命之忧。全诗形象地再现了采玉劳工凄楚的遭遇,对当时社会现实进行愤怒的控诉。

  创作背景

  唐代长安附近的蓝田县以产玉著名,县西三十里有蓝田山,又名玉山,它的溪水中出产一种名贵的碧玉,叫蓝田碧。但由于山势险峻,开采这种玉石十分困难,民工常常遇到生命危险。《老夫采玉歌》便是以此为背景。

  赏析

  首句重叠“采玉”二字,表示采了又采,没完没了地采。头两句是说民工不断地采玉,不过是雕琢成贵妇的首饰,徒然为她们增添一点美色而已。“徒”字表明了诗人对于这件事的态度,既叹惜人力的徒劳,又批评统治阶级的骄奢,一语双关,很有分量。

  从第三句开始专写一个采玉的老汉,忍受着饥寒之苦,下溪水采玉,日复一日,就连蓝溪里的龙也被骚扰得不堪其苦,蓝溪的水气也浑浊不清了。“龙为愁”和“水气无清白”都是衬托“老夫饥寒”的,连水中的龙都已经这样了,人就更不用说了。

  下面两句就“饥寒”二字作进一步的描写:夜雨之中留宿山头,采玉人的寒冷可想而知;以榛子充饥,采玉人的饥饿可想而知。“夜雨冈头食蓁子”这一句把老夫的悲惨境遇像图画似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杜鹃口血老夫泪”,是用杜鹃啼血来衬托和比喻老夫泪,充分表现了老夫内心的凄苦。

  七、八句写采玉的民夫经常死在溪水里,好像溪水厌恶生人,必定要致之死地。而那些惨死的民夫,千年后也消不掉对溪水的怨恨。“恨溪水”三字意味深长。这种写法很委婉,对官府的恨含蓄在字里行间。

  接下来作者描绘了令人惊心动魄的一幕:山崖间,柏林里,风雨如啸;泉水从山崖上流下来形成一条条小瀑布,采玉人身系长绳,从断崖绝壁上悬身入水,只见那绳子在狂风暴雨中摇曳着、摆动着。就在这生命攸关的一刹那,采玉老汉看到古台石级上的悬肠草,这种草又叫思子蔓,不禁使他想起了寒村茅屋中娇弱的儿女,他自己一旦丧命,那他的儿女就将很难为生了。


相关阅读
1 李贺的古诗对杜诗的承传

李贺是一位有着强烈创新精神的诗人,他不会简单地模仿某人的诗作,而是取其神韵、得其精髓,也就是说他对前人的学习借鉴多是不露痕迹的,不容易为人所察觉。 前人在谈及李贺诗 【查看全文】

2 李贺古诗《昌谷读书示巴童》

《昌谷读书示巴童》是唐朝李贺所写的五言绝句。诗中暗含诗人横遭委弃的悲情。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李贺古诗《昌谷读书示巴童》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昌谷读书示巴童》 虫响灯光薄 【查看全文】

3 贺诗歌的死亡忧虑及生命企盼

李贺是一位具有独特风格与个性的诗人,其诗歌内容多是诉说怀才不遇的悲愤,诗中有一股抑塞磊落之气。 李贺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是从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 【查看全文】

4 赏析李贺的《美人梳头歌》

【作品介绍】 《美人梳头歌》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七古。此诗描绘一个美人晓起梳妆的情景,以表现她的气质、情绪和心性。诗中所写美人的情态美丽而不浮艳,有韵致而不妖媚 【查看全文】

5 李贺的简介以及名言

唐朝李贺也许算不上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但是他的创作风格别具一格,影响深远。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李贺的简介以及名言,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李贺的简介 李贺(790~816) , 【查看全文】

6 诗人李贺

李贺的一生虽然中只有27岁,但是人们永远记住他,赞赏他的佳作。 李贺简介 李贺(约公元79年-约8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人(今河南洛阳宜阳县),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