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山》李商隐

发布时间:2015-02-14 00:00

  谒 山

  李商隐

  从来系日乏长绳,

  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

  一杯春露冷如冰。

  李商隐诗鉴赏:

  时间的流逝,使古往今来多少志士才人慷慨悲歌。

  李商隐这首诗,所吟咏慨叹的尽管还是这样一个带有永恒性的宇宙现象,却极富浪漫的奇思异想,令人耳目一新。

  诗一开始就把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到人们面前。傅玄《九曲歌》说:“岁暮景迈群光绝,安得长绳系白日?”长绳系日,是古代人们企图留住时光的一种天真幻想。但这样的“长绳”又到哪里去找呢?傅诗说“安得”,已经表现出这种企望之难以实现;李诗更进一步,说“从来系日乏长绳”,干脆将长绳系日的设想彻底否绝了。

  正因为时间流逝的无法阻止,望见逝川东去、白云归山的景象,不免令人感叹,心中怅恨,无时或已。由系日无绳之慨,到水去云回之恨,感情低沉到极点,似乎已经山穷水尽,诗人却由“恨”忽生奇想,转出一片柳暗花明的新境。

  “欲就麻姑买沧海。”麻姑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仙,她自称曾在短时间内三见沧海变为桑田。诗人因此而认定沧海属于麻姑,并想到要向麻姑买下整个沧海。乍读似觉这奇想有些突如其来,实则它即缘“系日乏长绳”和“水去云回”而生。在诗人想象中,“逝者如斯”的时间之流,最后都流注汇集于大海,因而这横无际涯的沧海便是时间的总汇;买下了沧海,也就占据了全部时间,不致再有水去云回之恨了。这想象,天真到接近童话,却又大胆得令人惊讶;曲折到埋没条理的程度,却自有其幻想的逻辑。

  末句更是奇中出奇,曲之又曲。沧海究竟能不能“买”?诗人不作正面回答,而是在读者面前推出一个意味深长的形象—— 一杯春露冷如冰。刚刚还展现在面前的浩渺无际的沧海仿佛突然消失不见了,只剩下了一杯冰冷的春露。神话中的麻姑曾经发现,蓬莱仙山一带的海水比不久前又浅了一半,大概沧海又一次要变成陆地了。诗人抓住这一点加以发挥,将沧海变桑田的过程缩短为一瞬间,让人透悟到这眼前的一杯春露,不过是浩渺的沧海倏忽变化的遗迹,顷刻之间,连这一杯春露也将消失不存了。这是对宇宙事物变化迅速的极度夸张,也是对时间流逝之快的极度夸张。一个“冷”字,揭示出时间的无情、自然规律的冰冷无情和诗人无可奈何的绝望情绪。诗中那种“欲就麻姑买沧海”的新奇而大胆的幻想,“一杯春露冷如冰”的奇幻而瑰丽的想象,却充分体现出诗人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奇幻的想象和构思,颇似李贺,可以看出李贺对李商隐的影响。有人曾指出诗中买沧海的设想和李贺《苦昼短》中“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的意思差不多,而“一杯春露冷如冰”的诗句则是点化李贺《梦天》“一泓海水杯中泻”的句子,这是比较精辟的比较分析。

  题称“谒山”,即拜谒名山之意。从诗中所抒写的内容看,当是登高山望见水去云回日落的景象有感而作。将一个古老的题材写得这样新奇浪漫,诗情画意,也许正可以借用和诗人同时的李德裕说的一句话来评价:“譬诸日月,虽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此所以为灵物也。”


相关阅读
1 李商隐爱情诗的魅力

李商隐的诗不仅在唐代,而且在我国整个古典诗歌的传统中,都是很有特色的。尤其是他的爱情诗自成一家,构筑了一个幽美感伤的精神世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文坛上占据一席之 【查看全文】

2 有关《李商隐诗两首》翻译

《李商隐诗两首》 1、《锦瑟》: 这锦瑟毫无来由,具备了五十根丝弦,每根弦,每根弦,都使我想起逝去的华年。 地庄周在清晨的梦中,变成蹁跹的蝴蝶,是望帝将伤春的心事,寄 【查看全文】

3 李商隐的诗歌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

诗歌特点 李商隐的诗歌能在晚唐独树一帜,在于他心灵善感,一往情深,用很多作来表现晚唐士人伤感哀苦的情绪,以及他对爱情的执著,开创了诗歌的新风格、新境界。其诗构思新奇 【查看全文】

4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李商隐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唐代/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查看全文】

5 《曲江》李商隐古诗翻译与赏析

【作品介绍】 《曲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此诗概述曲江前后之事,运用子夜鬼歌、华亭鹤唳等典故,曲折地反映了甘露之变士大夫被宦官惨杀的政治现实,表现了作者内心极度 【查看全文】

6 李商隐安定城楼

《安定城楼》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