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宫(一)
李商隐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诗文解释:
长安宫殿锁在一片烟霞之中,又想要把江都作为帝都。如果不是因为玉玺归属李渊,炀帝的锦船还会游遍天涯。现在隋宫中只有腐草没有萤火,垂柳上经常有暮鸦停歇。如果炀帝在地下遇到陈主,难道还再问“后庭花”?
译文:
长安城闻名的隋宫,在烟霞中锁闭;却想把遥远的扬州,作为帝业基地。
若不因天命,玉玺归龙凤之姿李渊;隋炀帝的锦缎龙舟,早该驶遍天际。
如今腐草中,萤火虫早就绝了踪迹;隋堤上的杨柳枝,唯有暮鸦的聒啼。
断帝荒淫而亡国,黄泉若遇陈后主,岂敢把亡国名曲后庭花,重新提起?
词语解释:
芜城:指扬州。
日角:额角饱满象太阳,古代认为有帝王之相。
句解: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紫泉”本名紫渊,是流经长安北部的一条河,唐时为避唐高祖李渊的讳而改名紫泉。这里用“紫泉宫殿”借代长安隋宫,为的是选取有色彩的字面与“烟霞”相互映衬,不仅烘托出隋宫的雄伟壮丽,也给人一种色彩繁艳、富丽堂皇的感觉。可是,如此巍峨的宫殿却闲置不用,深锁于烟霞之中,这是为什么呢?只因为贪图享乐的隋炀帝想把芜城作为另一个帝都了。
“芜城”,隋朝时称江都,唐时称广陵,即今天的扬州。南朝刘宋时期的大诗人鲍照曾经有感于该地的荒芜,作了一篇《芜城赋》。李商隐不说江都,也不称广陵,却偏偏用“芜城”指代当时还颇为繁华的扬州,是有着深意的:因为太多的兴亡旧事,扬州再繁华也总是容易勾起荒芜残败的历史回忆;而今日取其为帝家,难保明日不成为芜城。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玉玺”,皇帝特用的印章,用玉制成,这里指代国家政权。“日角”,迷信说法,古人认为从骨相能够看出人一生的贵贱来,人的额骨突出饱满如日,是帝王之相。史书记载,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之前,就有人吹捧他“日角龙庭”,必得天下。这里是用“日角”指代李渊。“锦帆”,暗指隋炀帝南游一事,那时他所乘的龙舟都用锦缎做船帆,所过之处,奢华无比。这两句是说,如果不是因为隋朝被灭,皇帝的玉印落到李渊的手里,隋炀帝哪会游玩到江都就满足呢?他那奢华无比的船队,应该是会一直浩浩荡荡地开到天边去吧!
“不缘”、“应是”,表明作者是在用虚拟的语气推想历史上没有发生的事情。隋炀帝不是不想,而是没有来得及罢了。这样的推断突出了隋炀帝的穷奢极欲,同时暗中点出因奢靡腐败而亡国的隋炀帝是至死都不可能悔悟的。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古人认为萤火虫是从腐草中化生出来的。史书载,隋炀帝夜晚出游,事先命人大量搜集萤火虫,到时放出,光照山谷,为此还专门建了个“放萤院”。如今,当年的隋宫已经成为废墟,虽有腐草,却见不到萤光。这不仅是说隋宫已化为灰烬,一片荒凉,也是在讽刺隋炀帝奢靡昏庸,搜刮无度,以致萤火虫都绝了迹!
隋炀帝为了出游江都,开凿运河,沿岸筑堤,栽种杨柳,称为隋堤。诗中的“垂杨”“暮鸦”,都是指隋堤上的景物。在这个曾经沧桑的地方,如今惟有杨柳长久如斯,暮色中还不时传来老鸦的叫声,透出无限凄凉。而想当年杨广南游的时候,千帆万马,水陆并进,鼓乐喧天,旌旗蔽空,隋堤两岸,暮鸦哪敢栖息!
诗人把“萤火”和“腐草”联系在一起,今“无”,暗示昔“有”,不仅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留给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意蕴深长,是公认的名句。清代的方东树就赞叹说,这两句诗“兴在象外,活极妙极,可谓绝作”。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陈后主”,指南朝陈末代国君陈叔宝,以荒淫亡国闻名。他宠爱后妃张丽华,整天听歌看舞、喝酒作乐。《玉树后庭花》就是他自制的宫廷舞曲,被后人斥之为“亡国之音”。陈国是被隋朝灭掉的,陈叔宝亡国后投降了隋朝,和当时做隋朝太子的杨广很熟。据《隋遗录》记载,隋炀帝游扬州时,曾经梦见过死去的陈后主,隋炀帝请张丽华为他舞一曲《玉树后庭花》,陈叔宝讥笑他说,你不也贪欢吗?当初你还老挖苦我。
隋炀帝曾亲眼目睹陈叔宝是如何荒淫亡国的,不但不吸取前朝的教训,而且还变本加厉,以至重蹈覆辙。他如果在地下遇见了陈叔宝的话,难道还好意思再请张丽华舞一曲《玉树后庭花》吗?
评解:
这首诗妙在虚处着笔,不说隋炀帝奢靡贪欢至死不悟,而假设若非国亡身死,必将玩乐无极,不到天涯不罢休。不说隋炀帝的荒淫远甚于陈后主,而以如若两人地下相遇,隋炀帝也是无颜相见的,当不便再提《玉树后庭花》之事。这样的描绘不仅给诗歌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而且扩充了诗歌的容量,以少胜多,包孕丰厚。虽无一字正面指责隋炀帝,却字字讥刺,入木三分。
善于对比也是这首诗的高妙之处,紫泉宫殿自古帝王之家,却弃置不用,跑到扬州去重建宫舍,其贪欲可见。今日有腐草而无萤火的对比,昔年有垂柳而无暮鸦的对比,把历史的感伤与失落渲染得格外厚重。即便是在景物的描写中,诗人也不动声色地进行历史的叙述与批判,大大地增加了诗歌的叙事容量和情感强度。
题解:
李商隐晚年曾担任盐铁推官,大中十一年(857)左右,他抵达扬州赴任。江东一带是南朝故地,金陵(今南京)为六朝古都,李商隐往来于江淮之间,目睹前朝遗迹,抚今追昔,写下了大量咏史怀古诗。
相关阅读
1 解读李商隐《锦瑟》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解读】 这首诗历来注 【查看全文】
2 李商隐唐诗《汉宫词》译文、赏析《汉宫词》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绝,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汉宫词 青雀西飞竟未回⑴,君王长在集灵台⑵。 侍臣最有相如渴⑶,不赐金茎露一杯⑷。 【注释】 ⑴青 【查看全文】
3 李商隐《马嵬》全诗翻译与赏析马嵬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 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 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翻译: 传说,天下九 【查看全文】
4 李商隐《春雨》审美赏析春雨 唐代 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韵译 新春,我穿 【查看全文】
5 李商隐《端居》《端居》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端居》赏析: 诗人远别家乡和亲人,时间已经很久。妻子从远方 【查看全文】
6 李商隐《李贺小传》结构特点《李贺小传》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