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马嵬》全诗翻译与赏析

发布时间:2015-03-26 00:00

  马嵬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

  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

  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翻译:

  传说,天下九州之外,尚有大九州。恐怕他们的今生,缘分已尽,而来世,尚且未知。相守与分离,有与谁知。回想明皇当年,暂驻马嵬,空闻金沱声,不见宫室繁华.短短几夕间,物是人非,斗转星移。岂料玉颜已成空。胞弟不正,三军怒斩其妹。那夜的天,正如那晚在长生殿嗤笑牛郎织女的天。谁料,竟然连牛郎织女也不如。 想来,天子也不过如此,连自己心爱的人都无法保护。早知如此,倒不及小家的莫愁女了。

  题解:

  马嵬即马嵬坡,在今天的陕西兴平县西面。天宝十五载(756),安史叛军攻破潼关,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走到马嵬坡的时候,随行的将士发动兵变,杀死了权相杨国忠,并迫使唐玄宗赐死杨贵妃。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题材,歌咏此事的诗词曲赋有很多,其中白居易的《长恨歌》、杜牧的《过华清宫》、洪昇的《长生殿》都是千古名篇。唐人写马嵬之变往往把罪责推到杨贵妃身上,以“红颜祸水”为玄宗开脱。李商隐生在已经走向衰败的晚唐社会,对唐玄宗的失政感到特别痛心。他的这首诗便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唐玄宗,对他进行了尖锐的讽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别开生面。

  句解: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徒然听说海外另有神仙世界,那不过是虚幻无凭的事罢了;来生究竟怎样,不可预知,而这一世的夫妇关系则肯定完结了。

  古代将中国分为九州。战国时邹衍创“大九州”之说,认为中国的九个州总合为一大州,名赤县神州,在海内;而海外另有像赤县神州这样的大州共九个。这里借“海外九州”指传说中的仙境。“更”,再的意思。

  唐代陈鸿《长恨歌传》说,唐玄宗赐死杨贵妃之后,日夜思念,就派方士到处寻找杨贵妃的魂魄,最后终于在海外的蓬莱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托方士捎给唐玄宗信物,还说要实践当年在七夕之夜与君王“愿世世为夫妇”的盟誓。这样的传说当然不可能是真的,不过是人们为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续上一个虚幻的美满结局,无形中也为唐玄宗开脱了罪责。

  这辈子还保不住呢,还奢谈什么下辈子为夫妻的事情!诗人一开头就用“徒闻”否定了为粉饰李杨爱情而编织出来的幻梦,对唐玄宗进行了冷嘲热讽。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空听到卫兵夜间巡逻的打梆声,再也不能像在宫中那样安然高卧,有人击筹报晓了。诗人抓住最有特征性的事物,烘托出唐玄宗逃难途中的典型环境,其狼狈神态和慌乱心情,依稀可见。

  “鸡人”,皇宫里负责报晓的人。“筹”,更筹,用来敲击报时的竹签。安史之乱前,唐玄宗与杨贵妃耽于享乐,“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宫中虽有鸡人司晨亦是形同虚设。如今,想要按时早朝也不可得了。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境,跃然纸上,其中含有对太平生活一去不返的惋惜。

  “虎旅”,指皇帝的禁卫军。“宵柝”,夜间巡逻用的梆子。这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以保障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冠以“空闻”二字,意义就适得其反,暗示着一场兵变即将开始。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当年他们在宫中讥笑牵牛和织女一年只能见上一次,可如今六军不发,只能成为永诀。“此日”,指夜宿马嵬这一天。“六军同驻马”,指禁军哗变后不肯上路,迫使玄宗处死杨妃。“六军”,泛指皇帝的军队。民间传说农历七月七日晚上(七夕),天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渡过鹊桥相会。据传玄宗与杨贵妃在天宝十年七夕曾对天发誓,愿世世为夫妇。他们认为天上的牛郎织女只能一年聚会一次,而他们自己却可以永世相守,所以说“笑牵牛”。

  “牵牛”对“驻马”,以虚对实,不仅属对工整而且对照鲜明,历来被誉为绝对。这样的今昔对比是尖锐、辛辣的。诗人对于李杨的生离死别没有丝毫的同情。如果没有当年对女色的沉湎,对朝政的荒废,怎么会落得今天这样的下场?没有家国,谈何爱情?这两句其实有着因果的联系。还是清人袁枚说得好:“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连自己的爱妃也不能保全,还不如身为普通人的卢家,能够与莫愁姑娘白头偕老呢?

  十二年为一纪,唐玄宗在位四十多年,所以约略说“四纪”。“莫愁”,梁武帝《河中之水歌》的女主人公,洛阳女子,后来嫁到卢家为妻,生活和美。这里用她指代普通的民间妇女,同时也借“莫愁”的字面之义反衬李、杨爱情的“长恨”。

  诗的最后两句直接指向唐玄宗,实际上也是对本朝皇帝毫不留情面,可谓大胆。贵为天子,怎么连普通老百姓都不如,连一个女人都保不住?这一问发人深思,不仅如此,还推翻了红颜祸国的偏见,把责任直接归结到唐玄宗身上。一个女人是无法颠覆国家的,正是玄宗晚年的昏庸才导致了安史之乱。

  赏析:

  诗开首即说“海外”,指杨玉环死后,唐玄宗曾令方士去海外寻其魂魄,在海外仙山会见了她,杨授以钿合金钗,并坚订他生之约的传说故事而言。诗人以玄宗心情设想,直说九州更变,四海翻腾,海外徒然悲叹,而“他生”之约,难以实现。三四句承上铺写。“空闻”、“宵柝”,即未闻“宵柝”;“无复”、“报晓”,即不用“报晓”。此皆承上两句“徒闻”、“未卜”之意,暗指杨玉环被缢于马嵬事。五六句转入实事。“此日”指贵妃赐死之日,“当时”指七夕相约之时。“六军同驻马”指禁军哗变,李、杨两人的爱情也一同“驻马”了,幻灭成空。“七夕笑牵牛”,意为七夕之夜,长生殿上两人曾欢笑密约,并笑牵牛织女一年一度相见之短暂;“ 当时”曾“笑”他人,而今却不如牵牛织女之长久相恋;相比之下,令人可悯而又可笑。诗人把六军愤慨之情与长生殿秘密之誓,相映成趣,议论深刻,笔锋犀利。七八句以反诘语气反衬作结。“纪”,岁星十二年一周天为一纪,玄宗在位四十五年,约为四纪。“莫愁”古洛阳女子,嫁为卢家妇,婚后生活幸福。此言贵为天子,但反不如百姓的爱情甜蜜,生活幸福。诗人借“莫愁”以寄托感慨。以“如何”来反问,暗含指责。


相关阅读
1 李商隐的故事有哪些

李商隐的故事有哪些呢?大家知道吗?下面一起来看看! 李商隐的故事有哪些 李商隐曾经表示自己与唐朝的圣上是同宗的亲缘关系,然而经过考证也已经确认了他的确是唐朝皇室的远房亲 【查看全文】

2 《十一月中旬》李商隐全诗赏析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是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主要歌咏的是十一月中旬就已经迎风怒放的早梅,即名为咏梅,实为抒怀,借早梅写照自己早慧、早名而却因此 【查看全文】

3 李商隐《晚晴》翻译

晚晴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译文】 一个人深居简出过着清幽的日子,俯瞰夹城,春天 【查看全文】

4 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翻译

暮秋独游曲江 李商隐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译文】 荷叶初生时,春恨已生。 荷叶枯时,秋恨又成。 深深知道,只要身在人世,情 【查看全文】

5 李商隐《哭刘司户蕡》诗歌鉴赏

哭刘司户蕡 李商隐 路有论冤谪, 言皆在中兴。 空闻迁贾谊, 不待相孙弘。 江阔惟回首, 天高但抚膺。 去年相送地, 春雪满黄陵。 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刘蕡应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 【查看全文】

6 李商隐古诗《忆住一师》全诗赏析

《忆住一师》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由帝城的晓钟,想起相别经年的友人,重现留存在记忆中最深刻感人的场景,含蓄地表达出对往日深挚情谊的追念。 忆住一师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