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住一师》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由帝城的晓钟,想起相别经年的友人,重现留存在记忆中最深刻感人的场景,含蓄地表达出对往日深挚情谊的追念。
忆住一师
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
烟炉销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
【注释】
①住一师:僧人,一作匡一师。
②无事:无端。
③远公:本指东晋庐山东林寺高僧惠远(一作慧远),是净土宗的初祖,此处指住一师。
④帝城:指京城长安。
⑤钟晓:即晓钟,是唐代京城长安清晨的一大特色,每天拂晓,宫中和各佛寺的钟声一齐长鸣,声震全城。
⑥西峰:指庐山。
⑦炉烟:亦作“ 炉烟 ”。
【白话译文】
我无端端离开“远公”多年了,此刻长安城中清晓闻钟令我回忆起他所在的西峰佛寺来。住一师也许还在室中煮茗读经,不觉烟炉中焚香已尽,寒灯也渐渐晦暗。外间童子见天色微明,便打开房门,不想夜来大雪,只见一片银白,门前的松树也披满雪。
【创作背景】
李商隐曾于开成元年(836)奉母迁居济源(今河南境内),在济源玉阳山学道。此诗为诗人听到帝城的晓钟,怀念僧友住一而作。
【赏析】
首联点明诗题“忆”字。以净土宗的初祖慧远大师借指住一,既暗写其不凡,又表达了仰慕之情。为了合乎格律,诗人将晓钟加以倒装,以“钟晓”出之,此句写诗人听到京城的晓钟后,联想起住一所居山寺的钟声,想起久别的朋友。由于寺院的晓钟对于尘世中凡夫俗子来说,既宣告着宁静安详的结束,又预示着喧嚣熙攘的到来,往往最能打动人心,而感觉敏锐的诗人更能由此激起其内心的深层次体验,回忆起过往的相关人事,因此,本诗的“钟晓”意象也就能加入到对后世读者影响深远的唐诗钟声意象群落之中,成为唐代文学的一部分。尾联从”忆”字着笔,写两人在前一年的冬季,聚首青灯古寺,品茗吟诗,围炉夜话。以“炉烟”之“消尽”、“寒灯”之“晦”的物态变化来写夜色深晚,从时间上久写畅叙未眠之状,表达两人情谊之深。结句为一奇境宕出,写两人彻夜畅叙后清晨所见之雪景——馒天皆白,雪压松枝,好一个银色世界,好一个傲写青松。这景色不仅表现环境清绝高洁,而且还富合着住一不染一尘的高洁出世形象。
此诗构思巧妙,其一表现为以东晋高僧慧远作比,其二表现为景物烘托法运用得恰到好处,全诗除首句“别远公”外,无一语言及住一,然而“炉烟”、“寒松”、“童子”、“雪松”及山寺晓钟声中无不有其人在。
相关阅读
1 李商隐晚晴原文及翻译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出自李商隐的《晚晴》。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资料。 (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原文】 晚晴 唐:王维 【查看全文】
2 李商隐《初起》诗歌赏析《初起》作品介绍 《初起》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39卷第50首。这是一首咏物诗,但不同于他从前那些,充满了低沉忧伤的情调诗,这首却充满了对光明的追求与呼唤 【查看全文】
3 李商隐的诗大全大家喜欢读李商隐的诗词吗?关于李商隐的诗大家知道几首呢? 1、《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 【查看全文】
4 李商隐《无题》诗中的香草美人形象《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创的抒情诗体,那么李商隐《无题》诗中的香草美人形象是什么呢? 《无题》诗作为李商隐独创的抒情体诗,兼容其咏物诗和咏史诗的一些特点,构思缜密,寄慨 【查看全文】
5 《正月崇让宅》李商隐正月崇让宅 李商隐 密锁重关掩绿苔, 廊深阁迥此徘徊。 先知风起月含晕, 尚自露寒花未开。 蝙拂帘旌终展转, 鼠翻窗网小惊猜。 背灯独共馀香语, 不觉犹歌《起夜来》。 李商隐诗 【查看全文】
6 李商隐《骄儿诗》翻译赏析骄儿诗 李商隐 衮师我骄儿,美秀乃无匹。 文葆未周晬,固已知六七。 四岁知姓名,眼不视梨栗。 交朋颇窥观,谓是丹穴物。 前朝尚器貌,流品方第一。 不然神仙姿,不尔燕鹤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