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晚晴原文及翻译

发布时间:2016-03-21 00:00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出自李商隐的《晚晴》。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资料。 (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原文】

  晚晴

  唐:王维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译文】

  一个人深居简出过着清幽的日子,俯瞰夹城,春天已去,夏季清朗。

  小草饱受雨水的浸淹,终于得到上天的怜爱,雨过天晴了。

  登上高阁,凭栏远眺,天高地迥,夕阳冉冉的余晖透过窗棂。

  越鸟的窝巢已被晒干,它们的体态也恢复轻盈了。

  【注释】

  夹城 : 城门外的曲城

  幽草 : 幽暗地方的小草

  高阁 : 指诗人居处的楼阁

  迥 : 高远

  微注:因是晚景斜晖,光线显得微弱和柔和,故说“微注”。

  越鸟 : 南方的鸟

  【创作背景】

  李商隐自开成三年(838)入赘泾原节度使王茂元(被视为李党)以后,便陷入党争的狭谷,一直遭到牛党的忌恨与排挤。宣宗继立,牛党把持朝政,形势对他更加不利。他只得离开长安,跟随郑亚到桂林当幕僚。郑亚对他比较信任,在幕中多少能感受到一些人情的温暖;同时离开长安这个党争的漩涡,得以暂免时时遭受牛党的白眼,精神上也是一种解放。这首诗即是在此背景下写成。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县病故,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相关阅读
1 李商隐《无题 其三》翻译赏析

无题 其三 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诗文解释: 飒飒东 【查看全文】

2 英译李商隐《锦瑟》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The Lute》 By 【查看全文】

3 李商隐《马嵬》赏析

【原作】 马嵬 [唐]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注释】 【查看全文】

4 李商隐诗中的令狐绹形象

李商隐是唐代著名诗人,从小受知令狐楚,可以说令狐家对李商隐有着莫大的知遇之恩。 李商隐出身于没落的小贵族,十岁丧父,诗人曾在《祭裴氏姊文》中回忆过自己四海无可归之地 【查看全文】

5 夜雨寄北原文及赏析李商隐

导语: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下面是他的名篇《夜雨寄北》的原文及赏析。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生毕业网。 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查看全文】

6 李商隐《夜雨寄北》疑义辨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诗寄主体的隐在性,使此诗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而令人费解。新批评学派认为,诗人正是通过文字的选用、取舍而表达其情感寄寓和创作意图的,文章细读诗中的北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