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流莺》全诗翻译与赏析

发布时间:2015-03-30 00:00

  李商隐《流莺》

  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注释:

  1.参差:不整齐。此写莺飞之状态。

  2.不自持:不能自主。虽遇良晨,但未必有好的机遇。

  3.《汉书·郊祀志》:"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汉书·东方朔传》:"起建章宫,左凤阙,右神明,号千门万户。"此联写京华莺声,无论风露阴晴、门户开闭,皆漂荡啼啭不已。

  4.凤城:此指京城长安。冯注引赵次公注杜诗:"弄玉吹箫,凤降其城,因号丹凤城。其后曰京师之盛曰凤城"。此言凤城虽有花枝,而流莺难以借寓,故有伤春之苦吟,而令人不忍卒听。

  逐句解释:

  流莺飘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

  1、流莺:流莺当然不仅仅是黄莺的意思,而且是说流浪的、无处可栖的黄莺。(现在流莺变成了一个专有名词,呵呵)

  2、飘荡:是对流莺的流字的具体说明。飘荡也就是东飘西荡而无所栖止。

  3、参差:读作cēncī,不齐的意思。飘荡得参考,就是飘荡得没有固定的栖止之所。

  4、渡陌:陌,田间小路。渡本来是渡河之间,这里是飞越过的意思。

  5、临流:流,河。临流,飞在河之上。

  6、不自持:无法自我把握。

  这一联的意思是说:流莺飘飘荡荡,或在田间、或在河上飞行,没有固定的栖止之所。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1、巧啭:啭,鸟的宛转的叫声。

  2、本意:本来的用意。这里是有所寄托。

  这一联开始有所寄托,从第一联单纯描写流莺的形象,到开始寄托深意,打入自已的感情。

  第一句大意是说:流莺的叫声如此宛转,怎能没有它自己的思想、感情呢?说“岂能”无本意,实际上就是说无人识其本意。

  第二句可能有三种理解:

  1、别人的良辰未必是我的佳期。

  2、我的良辰未必就是佳期。

  3、别人的良辰未必是别人的佳期。

  综合起来看,应该是第1种更合理一些。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这一联的字面很简单。就其在诗中的作用来说,也只是一个过渡。上文所说的“不自持”,以及尾联所说的“伤春”等等,都是在这样一个“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联起句与对句之间的对比。起句更侧重于流莺的感受,而对句侧重于对其他人们的描述。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1、凤城:京城的别称。唐人有词句“晚逐香车入凤城”,也是指京城的意思。

  这一联的意思,大体上是说“我”自己也曾经苦于伤春,所以现在不忍听流莺的“巧啭”,然后发问道:京城之中,就没有它的栖身之所吗?

  赏析:

  此诗乃苦闷之词,写自己仕途穷困,漂泊无定所,怀才不遇知音,心意无人理解。全诗咏物抒情,借流莺自喻,寄托身世之感。清陆昆曾《李义山诗解》云:"此作者自伤漂荡,无所归依,特托流莺以发叹耳。渡陌临流,喻己之东川、岭表,身不由己也。"此诗风格轻倩流美,情思深婉。张《会笺》曰:"含思宛转,独绝今古。"

  这首诗首先描述流莺的栖皇之状,第二联起,打入寄托,将自己的感情寄托于流莺的形象之上:自己巧啭,但无人能识。别人良辰,我无佳期。第三联主要是时间和空间上的跨度,以及境况的对比。末联抒发伤感,说诺大的京城,竟然没有栖身之地,可以一展抱负。


相关阅读
1 李商隐的《无题》原文及赏析

《无题》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李商隐的《无题》原文及赏析 【查看全文】

2 李商隐诗《贾生》赏析

《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此诗是一首咏叹贾谊故事的七言绝句,但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 【查看全文】

3 李商隐《李贺小传》译文及特点

李商隐的诗歌体现了他的思想,其人基本思想基本属于儒家,但看中实用,对儒学有一定的批判精神,认为不必规规然以孔子为师,不必以能让为贤等。 李贺小传 李商隐 京兆杜牧为李 【查看全文】

4 李商隐《贾生》赏析

七绝贾生 作者: 唐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②。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③。 贾生 作者:王安石 一时谋议路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 【查看全文】

5 李商隐《李贺小传》译文

《李贺小传》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 【查看全文】

6 无题 李商隐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1无力百花残2。 春蚕到死丝方尽3,蜡炬4成灰泪5始干。 晓镜6但7愁云鬓8改,夜吟9应觉月光寒。 蓬山10此去无多路,青鸟11殷勤12为探看13。 注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