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司勋
作者:李商隐
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唯有杜司勋。
注释:
1.杜司勋:即杜牧,曾于大中二年(848)三月入朝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见《樊川集》中《上周相公启》及《宋州宁陵县记》)。
2.《诗·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抒写风雨怀人之情。此借意以怀杜牧,并以风雨迷茫之景象征时局之昏暗。斯文:此文。即第三句所谓"刻意伤春复伤别"之作。王羲之《兰亭集序》:"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3.《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此谓自己翅短力微,不能与众鸟群飞比翼。此自谦才短,又自伤不能奋飞远举。
4.刻意:有意为之,此指别有寄托。
赏析:
《杜司勋》是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标题中的“杜司勋”即指杜牧。公元849年(宣宗大中三年)春天,李商隐曾为当时同住长安、任司勋员外郎的诗人杜牧写过两首诗,表达自己对他的倾慕之情。这首七绝就是其一,称赞杜牧诗歌高超的艺术水平。
首句“高楼风雨感斯文”,写自己对杜牧诗歌独特的感受。斯文,即此文,指他当时正在吟诵的杜牧诗作。这是一个风雨凄凄的春日。诗人登上高楼,凭栏四顾,只见整个长安城都沉浸在迷茫的雨雾中。这风雨如晦的景象,正好触动胸中郁积的伤世忧时之感。
正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诗人对杜牧的诗作也就有了更深切的感受,因为后者就是“高楼风雨”的时代环境的产物。杜牧的“斯文”,不能确指,也不必确指,应是感伤时世、忧愁风雨之作。
次句“短翼差池不及群”,转说自己,也暗含杜牧。差池,指燕飞时尾羽参差不齐。语出《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涕泣如雨。”这是一首送别诗。李商隐用“差池”暗寓“伤别”之情。这句是说,自己正如风雨中艰难行进的弱燕,翅短力微,赶不上同群。
这是自伤身世孤孑,不能奋飞远飞,也是自谦才力浅短,不如杜牧。这后一层意思,正与末句“唯有”相呼应。上句因“高楼风雨”兴感而兼写双方,这句表面上似专写自己。其实,“短翼差池”之恨不独李商隐。他另一首《赠杜十三司勋员外》曾深情劝勉杜牧:“心铁已从干镆利,鬓丝休叹雪霜垂。”正说明杜牧同样有壮心不遂之恨。这里只提自己,只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唯有杜司勋。”三、四两句极力推重杜牧的诗歌。伤春、伤别,即“高楼风雨”的忧时伤世之意与“短翼差池”的自慨身世之情,也就是这首诗的基本内容和主题。“伤春”、“伤别”,高度概括了杜牧诗歌的主要内容与基本主题,并揭示了带有那个衰颓时代所特有的感伤情调的艺术风格。“刻意”二字,既强调其创作态度之严肃,又突出其运思寓意之深厚,暗示他所说的“伤春伤别”,并非寻常的男女相思离别,伤心人别有怀抱。末句“唯有”二字极高评价了杜牧在当时诗坛上的崇高地位。
这首诗之蕴含着丰富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诗人极力称扬杜牧,实际上含有引杜牧为同调之意。既评杜,又属自道。正如何焯所言:“高楼风雨,短翼差池,玉溪方自伤春伤别,乃弥有感于司勋之文也。”
同心相应,同气相求,诗人在评杜、赞杜的同时,也就寄托了自己对时代和身世的深沉感慨,暗含着诗坛寂寞、知音稀少的弦外之音。
相关阅读
1 李商隐《宫辞》译文及注释
《宫辞》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 莫向尊前奏花落,凉风只在殿西头。 译文 君王的恩宠就跟流水一样不停地东流,使得宫女得宠的时候担 【查看全文】
2 李商隐 登乐游原登乐游原 唐代/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 ⑴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 【查看全文】
3 李商隐《日高》唐诗鉴赏导语: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 【查看全文】
4 登乐游原李商隐赏析《登乐游原》是李商隐所写的一首诗,大家是否阅读过这首诗呢?知道它表达的内容是什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登乐游原李商隐赏析,欢迎大家参考学习哦! 登乐游原 作者 【查看全文】
5 风雨李商隐的翻译赏析书是良师,淳淳善诱,引导你走向光明;书是益友,相扶相助,患难共度不离弃;书是情人,一生守护,幸福快乐无极限。世界读书日,与书共舞,足矣,乐也。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 【查看全文】
6 李商隐《蝉》唐诗鉴赏《蝉》由李商隐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借咏蝉以喻自身的高洁。前半首闻蝉而兴,重在咏蝉;它餐风饮露,居高清雅,然而声嘶力竭地鸣叫,却难求一饱。后半首直抒己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