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日日》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发布时间:2015-04-08 00:00

  日日

  李商隐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

  注释:

  ⑴日日:意为一天天。诗题一作“春光”。

  ⑵春光:泛指春天明媚妍丽、富于生命力的景象。日光:既指艳阳春日,又兼有时光之意。

  ⑶浑:都,全。

  ⑷游丝:春天飘荡在晴空中的一种细丝。

  ①写出首句中“斗”字的妙用。(2分)

  ②钱钟书先生对此诗末句中“游丝”这一意象的评价说“著墨无多,神韵特远”,你同意他的评价吗?为什么?请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⑴ “斗”字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丽日当空,春光烂漫,二者争艳竞妍、互争雄长的意态,以及天地上下充溢着的热烈气氛全部传出。日光,还兼有时光之意,着一“斗”字,眼前活泼鲜亮的春光又似乎与时光的脚步竞赛,力求在美好的时光尚未消逝之前呈现出它的全部美艳。

  (2)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抽象的心绪形象化为有形的丝绪,然后再从丝绪引出具体的游丝,辗转相引,曲尽其妙,表现出一种在心灵失重状态下无所依托的微妙感受,衬托出了现时缭乱不宁的心绪。(3分)

  参考译文:

  一天天的春光和时光争晖飞快流逝,奔向山城的山路早春的杏花发出芳香。什么时候心绪能全然没有什么事,能够得到如春天的百尺游丝一样的春思呢?

  赏析:

  《日日》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此诗写春光烂漫所引起的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第一句以奇特的语言写诗人对艳阳照耀下一片烂漫春光的独特感受,表现出美好的春光尚未消逝之前的美艳景象。第二句实写春光,微寓心绪。三、四两句由这种复杂微妙的意绪进一步引出“心绪浑无事”的企盼。全诗以一种在心灵上近乎真空的状态和一种无所依托的微妙感受衬托出作者缭乱不安的心情。

  这首小诗,写的就是春光烂漫所引起的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

  第一句语、意都显得有些奇特。春天的丽日艳阳,本来就是使一切自然景象呈现出绚烂色彩和勃勃生机。说“春光斗日光”,似乎不大容易理解。但诗人对艳阳照耀下一片烂漫春光的独特感受,却正是借“斗”字生动地表现出来。丽日当空,春光烂漫,在诗人的感觉中,正像是春光与日光争艳竞妍。着一“斗”字,将双方互争雄长的意态,方兴未艾的趋势,以及天地上下流溢着的热烈气氛全部传出。作者《霜月》说:“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将秋夜霜月交辉的景色想象为霜月之神竞艳斗妍,所表现的境界虽和“春光斗日光”有别,而“斗”字的表现力则同样杰出。不过“春光斗日光”好像还有另一层意蕴。眼前这烂漫纷呈的春光又似乎日日与时光的脚步竞赛,力求在这美好的时光尚未消逝之前呈现出它的全部美艳。这后一层意蕴,本身就包含着韶光易逝的些微惆怅,暗示下文意绪的纷扰不宁。

  第二句实写春光,微寓心绪。山城斜路之旁,杏花开得茂盛。在艳阳映照下,飘散出阵阵芳香。杏花的特点,是花开得特别繁华,最能体现春光的烂漫,但远望时这一片繁花却微呈白色。这种色感又很容易触动春日的无名惆怅。所以这“山城斜路杏花香”的景物描写中所透露的,便不仅仅是对烂漫春光的陶醉,而且包含着一种难以言状的缭乱不宁的无聊赖的心绪。

  三、四两句由这种复杂微妙的意绪进一步引出“心绪浑无事”的企盼。游丝作为春天富于特征的景象,它曾经被许多诗人反复描绘过,如“百尺游丝争绕树”(卢照邻《长安古意》)、“落花游丝白日静”(杜甫《题省中壁》),或点缀热烈的气氛,或渲染闲静的境界。但用作这样的比喻,却是李商隐的个人独创。钱钟书先生在谈到“曲喻”这一修辞手法时曾指出:“我国诗人中“以玉溪最为擅此,著墨无多,神韵特远。……‘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执着绪字,双关出百尺长丝也”(《谈艺录》)。心绪是关于人的心理感情的抽象概念。“心绪浑无事”的境界,难以直接形容刻画。诗人利用“绪”字含有丝绪的意义这一点,将抽象的心绪在意念中形象化为有形的丝绪,然后又从丝绪再引出具体的游丝。这样辗转相引,喻体似离本体很远,但读来却觉得曲尽其妙。

  因为晴空中袅袅飘拂的百尺游丝,不仅形象地表现了“心绪浑无事”时的轻松悠闲、容与自得,而且维妙维肖地表现出一种心灵上近乎真空的状态,一种在心灵失重状态下无所依托的微妙感受。再加上这“游丝百尺长”的比喻就从眼前景中信手拈来,所以更显得自然浑成,情境妙合。“几时”、“得及”,突出了诗人对“心绪浑无事”的企盼,又反过来衬托出了现时缭乱不安的心情。

  诗歌中个别句子表达一时触发的微妙感受,比较常见;整首诗专写这种感受的却不多见。因此后者往往被人们泥解、实解。如这首诗,注家们就有“虚度春光”、“客子倦游”一类的理解。而这样阐释往往使全诗语妙全失。


相关阅读
1 李商隐《春雨》审美赏析

春雨 唐代 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韵译 新春,我穿 【查看全文】

2 李商隐《安定城楼》译文及注释

《安定城楼》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 【查看全文】

3 李商隐作品《锦瑟》的意境改造

李商隐是被古今学者视为用典的名家,他的诗歌的一大特色是用典多,用意隐曲,其典故的繁多也导致了诗歌内容的多义性。 锦瑟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锦瑟无端五十弦, 【查看全文】

4 李商隐《夜雨寄北》的想象美

李商隐《夜雨寄北》的想象美体现在哪里呢?大家清楚吗? 读者在文学鉴赏中少不了审美想象,因为审美想象可以把人们未曾接触或经历的事物综合成完整的形象;可以让人感受生活,探索 【查看全文】

5 李商隐《咏史》原文赏析

《咏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第一句诗人把六朝兴废之感用高度的艺术概括融汇至口茫茫湖水的形象之中;第二句通过具体事物的特写,形象地表现了六朝王运之终 【查看全文】

6 李商隐作品《夜雨寄北》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整体感知作品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4、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教学时数: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