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城楼
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注释:
①此诗冯《谱》、张《笺》俱编入文宗开成三年(838)。商隐于开成三年应博学宏词科不中,乃回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府治在关内道泾州(今甘肃省泾川县北,参《旧唐书·地理志》)。王茂元于大和九年(835)节度泾原,至开成四年犹在泾原。因唐之泾原在隋代为安定郡,故此诗依旧习称“安定城楼”。
②迢递:此形容楼高而且连续绵延。谢朓《随王鼓吹曲》:“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③汀洲:汀指水边之地,洲是水中之洲渚。此句写登楼所见。
④贾生:指西汉人贾谊。《史记·贾生传》:“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一岁中至太中大夫。”又《汉书·贾谊传》载:贾谊认为“时事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太息者六。“因此”数上书陈政事,多所欲匡建”。但文帝并未采纳他的建议。后来他呕血而亡,年仅33岁。商隐此时27岁,以贾生自比。
⑤王粲:东汉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载: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但并不得志。他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商隐此以寄人篱下的王粲自比。
⑥永忆两句:《史记·货殖列传》: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乘扁舟归隐五湖。商隐用此事,说自己总想着年老时归隐江湖,但必须等到把治理国家的事业完成,功成名就之后才行。
⑦不知二句:鹓雏是古代传说中一种像凤凰的鸟。《庄子·秋水》:“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商隐以庄子和鹓雏自比,说自己有高远的心志,并非汲汲于官位利禄之辈,但谗佞之徒却以小人之心度之。
翻译:
何以解忧?雄城延绵,我独自登上高峻的安定城楼,
看绿柳繁枝飘飘,西北风暖,春色充满远处的水洲。
我如同贾谊年轻有壮志,可怀才难遇只能白白泪流,
我如同王粲无奈离故乡,我比他飘泊更远也更悲愁。
一直渴望功成名就后、白发苍苍时,安然归隐江湖,
一直渴望造福社会后,一叶扁舟游四方,品诗饮酒。
我没料到小人们会把“腐鼠”一样的小利当成美味,
竟然不停地猜疑高洁的凤凰抢它的腐鼠,好不知羞!
题解:
唐文宗开成三年(838),二十六岁的李商隐参加博学鸿词科的考试,结果落了榜,在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府中做幕僚。这首诗就是他客中登安定城楼遣愁言志的名作。安定城楼,即泾州城楼。泾州,是唐朝泾原节度使府所在地,在今甘肃泾川县北。
安定城楼 诗意图 汪国新 绘
古往今来,登高临远的文人骚客总爱赋诗言志。不同遭际的诗人,把酒临风,登高望远,总是思绪飞扬,感慨万千。相似的主题,表现出不同的人生情感和人世感慨,登楼诗成为中国诗歌里颇有意味,颇有深度的一类作品,涌现出大量的千古名篇。那么,当失意的李商隐站在安定城楼上举目远眺时,他又有什么独特的人生感喟呢?
句解: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高峻绵延的城墙上耸立着百尺高楼,站在高高的城楼上放眼望去,只见婆娑的杨柳之外,是无尽的水边平地。“迢递”,高远绵长。“汀洲”,水边平地。登高远眺,杨柳荫荫,河水清清,洲青沙白,天地是那么广阔,山河是那么壮美,而自己的处境却是这样的局促,满目春色顿时化为满眼的凄迷。一个“尽”字,涵蕴无穷。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不禁悲从中来,道出了自己压抑许久的悲伤。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想当年,贾谊少年才俊,却只能空自垂泪,枉有满怀抱负;王粲才高,亦无用武之地,只能春日远游,写写《登楼赋》,在纸墨之间寄托忧思。这是诗人借贾谊和王粲来暗示自己的人生遭遇。
“贾生”,即贾谊,西汉著名文学家。二十二岁就被汉文帝召为博士,可谓是少年英才。他曾向汉文帝上《陈政事疏》,说道:“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李商隐借“垂涕”来指代贾谊的忧国忧时之情。可惜他的建议不仅没有被汉文帝采纳,而且还遭到排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三十三岁即抑郁而死,未得汉室重用,所以说是“虚垂涕”。
王粲,汉魏间诗人,“建安七子”之一。少有才名,十七岁诏受黄门侍郎,因避三国战乱,离开长安到荆州去依附刘表,但一直未受重用。在一个春日,他登上城楼,写下传颂千古的《登楼赋》,抒发内心的抑郁苦闷。“春来更远游”一句是指王粲《登楼赋》中所言“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意思是田野里万物生发,欣欣向荣,虽然确实很美,但毕竟自己寄居异地,有志难申,不可稍留,而当远游。仔细体味,正与李商隐寄居岳父之所,眼望泾州盛景、胸怀挫折之情相通。
贾谊献策之日,王粲作赋之年,都与诗人一般年轻。诗人应博学宏词科考试而落第,其心境与贾谊上书未一样抑郁愁苦。诗人远赴泾州入王茂元幕府,与王粲一样寄人篱下,流落幕府。万般情怀,便由这两个典故准确地传达出来了。
相关阅读
1 李商隐《凉思》全诗赏析
凉 思 李商隐 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 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 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李商隐诗鉴赏: 这是写诗人初秋夜晚的一段愁绪。 首联写 【查看全文】
2 李商隐七夕诗译文李商隐是唐代后期杰出的、有代表性的诗人。在诗歌艺术方面,他通过广泛学习前人,惨淡经营,突破了由盛唐和中唐诗人多方开拓而难乎为继的局面,创造了深婉精丽、富于感伤情调 【查看全文】
3 李商隐《李贺小传》结构特点《李贺小传》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 【查看全文】
4 李商隐 赠柳《赠柳》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赠柳》赏析: 《赠柳》, 【查看全文】
5 李商隐祭文的艺术特色导语:晚唐文人李商隐长于骈文创作,其中尤以哀祭文最为出色,情真意切,凄婉动人。他习惯于在哀悼死者的同时融入自己的身世之痛与坎坷经历,从而极大地加深了文章的伤感之情 【查看全文】
6 关于李商隐的作文篇一: 在我们现在这个繁荣的中国之前的古代是否也像现在这样呢?若不是,那又是怎样?我们可以从李商隐这位诗人来看出古代的兴衰。 李商隐在晚唐与杜牧齐名。而晚唐又是动乱的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