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李商隐诗鉴赏:
读李商隐的诗,只能是体会和品味。力求把握诗作的审美意象,并且调动读者自己类似的心理经验,才可能沟通,才得以交流,而其他的办法是无能为力的。譬如说,这首诗中崔雍、崔衮是何许人?家世如何?与诗人的关系怎样?这类问题完全不必去寻找答案,甚至根本不该问。
凭借诗人提供的文字语码,我们完全可以想象一处凤尾森森的竹坞,清幽之至,遗世超尘。非常奇怪又非常合理的是,越是在幽静的处所,思绪却偏偏象插上了双翅而飞翔起来,哪怕思念的对象隔着几重山水,几重城池。浓重的阴云沉积不散,寒霜的迟到才留下了几枝枯萎的荷叶在风中舞动,听上去仿佛是秋雨潇潇。
在这首诗中,诗人并没有用一字一词来直接抒发他的情感,标明自己的情感状态究竟如何,只使用了一个非常平常的中性词-- “想思”,而其他则全是关于自然物象的描写,是竹坞,是水槛,是秋阴,是枯荷。不过,这诸多物象竟然像是在黄连般苦涩的汁液中浸泡多时,等到嵌入这首感怀诗时,依然发散出沉重痛楚的伤感情调。这哪里是在写物?明明是在写心!可是我们又不能不看到,这首诗又不是浪漫放肆,它的内部结构又充满了审美的秩序。纪昀解释这首诗时曾经指明:“‘秋雨不散’起‘雨声',’飞霜‘起’留得枯荷‘,此是小处,然亦见得不苟。”也就是说,物象渗透了心声,而心象却又不侵凌物象,两者之间达到了一合二,二合一的那种和谐境界。
李商隐是开一代诗歌风气的天才。在李杜韩白这些大师的后面,创造显然是难事。也许可以说,李商隐有他自己不得不然的独特选择。较之前辈而言,他也许不够开阔宏大,不够积极乐观,但是他终究开辟了一条新路。这不仅意味着他拨转了诗歌的创作方向,使之内心化与个人化了,更意味着他在心象的驰骋与物象的驾驭之间,寻求到了一种新的审美的均衡,一种新的创造意象的方式。如果一言以蔽之,则可以说李商隐的诗,尽得曲涵含蓄之美,而这正好体现了中国文化所特有的艺术精神。
相关阅读
1 《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李商隐
《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赴蜀任职途中遇上大雪,悲痛万分,借此景表达了作者对亡妻深深的思念。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悼伤后赴东 【查看全文】
2 李商隐诗词《夜雨寄北》的诗意赏析《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 【查看全文】
3 李商隐的憋屈李商隐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他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但他生不逢时,仕途坎坷,令其憋屈了一辈子。 李商隐字义山,他生活在唐末衰乱之世,又不幸卷入牛李党 【查看全文】
4 李商隐与牛李党争之谜晚唐大诗人李商隐,其人一生沉于下僚,过着郁郁不得志的生活。有人说锦瑟无端四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等无题诗都是他对自己仕途多蹇的伤感。 【查看全文】
5 李商隐古诗《银河吹笙》赏析《银河吹笙》是晚唐诗人李商隐所做的七言律诗,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王夫人(李商隐妻子)早亡的悲痛之情,以及深深的怀念之情。 银河吹笙 怅望银河吹玉笙①,楼寒院冷接平明③。 重 【查看全文】
6 《骄儿诗》李商隐古诗赏析《骄儿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载于《全唐诗》卷五百四十一。此诗是作者为自己的儿子李衮师写的,诗中描绘出一个天真活泼、聪明灵巧的儿童形象。 骄儿诗 衮师我骄儿,美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