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忆住一师》诗歌鉴赏

发布时间:2015-04-24 00:00

  忆住一师

  李商隐

  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

  烟炉销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

  住一师是一个僧人。“远公”即东晋庐山东林寺高僧惠远(一作慧远),是净土宗的初祖。诗中用“远公”来代称住一师,可见住一师绝非平庸之辈,亦见诗人仰慕之情。“无事”即“无端”;无端而别,更使人怅恨。钟晓,即晓钟,是唐代京城长安清晨的一大特色。唐无名氏《晓闻长乐钟声》诗云:“汉苑种声早,秦郊曙色分。霜凌万户彻,风散一城闻。”每天拂晓,宫中和各佛寺的钟声一齐长鸣,声震全城。诗人由帝城的晓钟,联想到住一师所在的西峰佛寺的晓钟,于是自然而然地想起相别经年的友人了。

  接着,诗人重现了留存在记忆中最深刻感人的一个场景,含蓄地表达出对往日深挚情谊的追念。“烟炉(一作炉烟)销尽”,寒灯晦暗,正是拂晓时佛殿的逼真写照。小童推开出门,只见皑皑白雪,洒满苍翠的松枝。这两句粗看似乎既未写其人,也未写其事,然而仔细吟味,却是其人宛在,其事历历在目。清晨的钟声,把诗人带到当年与住一师同在西峰时的情景中去。他们可能曾一处围炉夜话,畅叙友情;也可能曾一起煮茗吟诗,共赏佳句;也可能曾一道焚香鼓琴,敲枰对弈,……此时,烟炉里香火已灭,点了一夜的灯烛逐渐暗淡,两人忘了时间长,忘了天气寒,待到小童开门一看,啊,白雪铺天盖地,真成了一片银色世界!这西峰松雪图,让诗人重温了昔日相聚时的欢乐,饱含着诗人深沉的忆念之情。清人田玉(香泉)评这两句说:“只写所住之境清绝如此,其人益可思矣。相忆之情,言外缥缈。”(《李义山诗集辑评》纪昀引)诗人的构思,确实是很高妙的。

  这首诗,境界极美,情致幽远。清代田兰芳称此诗“不近不远,得意未可言尽”,纪昀说它“格韵俱高”,都对这首诗极为赞赏。


相关阅读
1 李商隐《风雨》

李商隐《风雨》 凄凉宝剑篇①,羁泊欲穷年②。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③,销愁又几千。 【注释】 ①宝剑篇:唐将郭震(元振),少有大志 【查看全文】

2 李商隐《李贺小传》译文及特点

李商隐的诗歌体现了他的思想,其人基本思想基本属于儒家,但看中实用,对儒学有一定的批判精神,认为不必规规然以孔子为师,不必以能让为贤等。 李贺小传 李商隐 京兆杜牧为李 【查看全文】

3 李商隐《随师东》原文注释赏析

随师东 李商隐 东征日调万黄金,几竭中原买斗心。 军令未闻诛马谡,捷书惟是报孙歆。 但须鸑鷟巢阿阁,岂假鸱鸮在泮林。 可惜前朝玄菟郡,积骸成莽阵云深。 【注释】 1、东征: 【查看全文】

4 李商隐《李贺小传》译文

《李贺小传》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 【查看全文】

5 李商隐《重过圣女祠》注释

《重过圣女祠》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 【查看全文】

6 李商隐诗词《天涯》赏析

李商隐的《天涯》:“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这首诗抒写了身世飘零、伤春迟暮,也深寓着生不逢时的慨叹。前两句将春日将尽、好景不长的旖旎春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