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师东 李商隐
东征日调万黄金,几竭中原买斗心。
军令未闻诛马谡,捷书惟是报孙歆。
但须鸑鷟巢阿阁,岂假鸱鸮在泮林。
可惜前朝玄菟郡,积骸成莽阵云深。
【注释】
1、东征:指征讨李同捷。
2、买斗心:指买取将士的斗志。斗心,斗志。
3、诛马谡:马谡为三国时蜀国将领,诸葛亮伐魏出祁山,派他为先锋。他刚愎自用,不听别人意见,因违反军事部署,兵败失去了街亭。诸葛亮按军法斩了马谡。
4、报孙歆:孙歆为三国时吴国都督,晋伐吴时,晋将王浚谎报战功,说斩得孙歆首级。后来晋将杜预俘获孙歆,解送洛阳,揭穿了事实真相。
5、鸑鷟:凤凰的别称。
6、阿阁:四面有栋及檐溜的楼阁,这里指宫殿。
7、岂假:岂借,岂让。
8、鸱鸮在泮林:原以鸱鸮飞集泮林喻当时淮河一代的部族归化,这里另赋新义,喻藩镇割据州郡。鸱鸮,猫头鹰一类的鸟。泮林,泮宫(古代诸侯学宫)旁的树林。
9、玄菟:古郡名,汉代属幽州,即今河北中部临渤海地区。诗中指沧州一带
10、积骸成莽:尸骸密集,像乱草一样。
11、阵云:浓厚的云层,这里指肃杀的战云。
【赏析】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横海节度使李全略死,其子李同捷未经朝廷任命,擅领留后事,朝廷不敢问。次年,予李同捷为兖海节度使,李同捷抗命不从,命诸道兵进讨,沿途骚扰,兵势纠结,江淮地区遭到很大破坏。两年后唐军才攻占沧州,斩李同捷。写这首诗时,李商隐年方十七,他在随军东赴令狐楚驻守的郓州途中目睹了丧乱之后城野凋敝、骸骨遍地的悲惨景象,有感而作。该诗已显露出年轻诗人非凡的艺术才华和清醒的政治研判能力。
首联回顾平定李同捷叛乱的往事。“几竭中原买斗心”,“买”字用得极好,明白通俗地把这场神圣的平叛之战的实质贬得一无是处。《通鉴·文宗太和二年》载:“时河南、河北诸军讨伐同捷,久未成功,每有小胜,则虚张首虏以邀厚赏,朝廷竭力奉之,馈运不给。”平叛本是正义与邪恶之战,是维护王朝完整统一的大业,理应万众一心,同仇敌忾,而今却要日调万金,用钱来买将士的心志,这是多么可哀可叹的愚蠢之举啊!
东征军不仅斗志须用钱买,军纪也松弛难禁,次联便借两个互相对照的历史故事来揭示军纪败坏的情形。这两句说在军队里,从未听说要诛杀像马谡那样违反军令的人,只有虚报已斩孙歆冒功领赏的将领。诗人对菌种赏罚不明,军纪败坏、虚报冒领、浮夸不实的作风给予了无情的揭露与讥讽,当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些腐败现象的严重关切与不安。“未闻”和“惟是”这两个词加强了语气和肯定性,即此言并非危言耸听的虚语,而是可查可证的实情。所以,这两句诗诗集上触及到当时军中一个带有普遍性和现实性的重大问题。
何以出现这种局面呢?三联即为回答。这两句说只要有凤凰在阿阁上建巢,就不让猫头鹰在泮林中窃据了。尽管诗中表达得含蓄委婉,意思还是清楚明了的:根本原因在于宰辅不得其人,无贤人当朝,对藩镇割据一直姑息养奸。五、六两句为一篇之枢要。姚培谦说:“此讽庙算之失也。”可谓一语中的。
末联描绘刚刚收复失地因割据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破坏。从全诗看,这两句应是这首诗思绪的起点,而现在却置于最后。这样构思,宜于直接地、自然地写出所见所谓,而感时伤怀之情也随之流出,给人一气呵成,流畅通达之感。可以说,诗人通过恰当地组织安排内容,巧妙地配合虚字,使诗于严整精警中见动荡回旋。
相关阅读
1 李商隐《春雨》
《春雨》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 【查看全文】
2 李商隐《筹笔驿》审美鉴赏【作品简介】 《筹笔驿》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咏怀古迹诗,筹笔驿在今四川广元市北,相传诸葛亮出兵攻魏,在这里筹划军事。这首诗通过对诸葛亮的政治军事才能的赞赏,表 【查看全文】
3 《北齐二首》李商隐全诗赏析北齐二首,是唐朝诗人李商隐所做的两首咏史诗。这两诗通过讽刺北齐后主高纬宠幸冯淑妃这一荒淫亡国的史实,借古鉴今。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北齐二首》李商隐全诗赏析,欢迎大家 【查看全文】
4 《龙池》李商隐全诗赏析《龙池》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咏史诗,表示了对封建帝王骄奢淫逸生活的不满。笔触精微而传神,寥寥数字表现了对虚伪的封建伦理道德的嘲讽。 龙池 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 【查看全文】
5 《曲江》李商隐古诗翻译与赏析【作品介绍】 《曲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此诗概述曲江前后之事,运用子夜鬼歌、华亭鹤唳等典故,曲折地反映了甘露之变士大夫被宦官惨杀的政治现实,表现了作者内心极度 【查看全文】
6 走进李商隐作文这个诗人,他唱不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因为他没有李白的豪情;这个诗人,也喊不出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因为他没有高适的气魄;这个诗人他更吟不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