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萝
李商隐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韵译:
西边残阳已经落入崦嵫山岭,我到山中茅屋寻访一位高僧。
只见风吹落叶不知人在何处,冒着寒云寻找翻过山路几层?
黄昏才见到他独自敲打钟磬,看他多么自得手上柱着枯藤。
我想世界万物俱在微尘之中,既然一切皆空我又何言爱憎?
赏析:
李商隐的《北青萝》描写诗人在暮色中去寻访一位山中孤僧,通过体味山中疏淡清丽的景色,孤僧恬静闲适的生活,诗人领悟到“大千世界,全在微尘”的佛家境界。
首联写诗人于夕阳西下时分兴致勃勃去北青萝山的茅房去拜访一位孤僧。黄昏访僧,说明诗人心境之沉抑与淡静。其性情之冲淡,跃然纸上。访晤孤僧的诗人,其实也是孤身一人。
颔联续写“访”时所遇:但见落叶飘飞,寒云漫空,山路崎岖,却不见高僧的身影。
颈联写孤僧的风采:独敲磬与闲依藤。一“独”一“闲”,将僧人悠闲自在、清净无事的心境毕现了出来。于是诗人颖悟道:世界何其渺小,人如芥子何等微不足道,何必心存爱憎,自寻烦恼呢?于是诗人由此得到了解脱。
诗中诗人为我们描蓦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披着夕阳的余辉,到茅屋中去探访孤僧,只见落叶遍地,寒云缭绕,山径重重,却没有找到要访的人。诗人并未生气,只悠闲地倚杖而立,听着黄昏中独自响起的磬声。并由此悟到佛家禅理。但纵观李商隐一生挣扎于宦海,这只不过是他失意之时的感慨,也当算个异数。诗人围绕访僧悟禅的主题创造气氛,意致简远超然。诗中用词也很精妙,时有照应之处:如“初夜”对“残阳”;“独敲”对“孤僧”。
诗人过访的是孤僧,全诗便在“孤”字与“僧”字上下功夫:“独敲”“一枝”“人何在”,岂不孤乎?“夜磬”“微尘”“残阳”“落叶”“寒云”“世界”“爱憎”等词语岂不与僧人、寺院紧密相关乎?这既单纯又多角度的纺一,便是本诗尤为鲜明之处。人们还可以从诗中深味那超然物外的清幽恬静的生活——虽孤寂却有情趣,虽为僧却并不惨苦。诗人领悟到“大千世界,全在微尘”(《法华经》),更衬出孤僧高洁的心灵。
相关阅读
1 李商隐唐诗《北青萝》鉴赏
【原文】 北青萝 李商隐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注解】 1、崦:指日没的地方。 2、宁:为什 【查看全文】
2 李商隐《锦瑟》阅读答案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1)这首诗寄托了作者 【查看全文】
3 李商隐的无题诗《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无题二首》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 【查看全文】
4 李商隐诗词《风雨》的诗意赏析《风雨》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是一首作者以风雨比喻自己境遇的咏怀诗。这首诗首联借《宝剑篇》的典故发端,反衬自己长年漂泊凄凉的身世。颔联通过对比抒发 【查看全文】
5 李商隐诗词对宋诗的影响晚唐的杰出诗人李商隐,因其诗歌独特的风格特征和高度的艺术成就,对后世的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得到了两宋诗歌的广泛接受学习。 在中国文学史的大家行列中,李商隐无疑是比 【查看全文】
6 李商隐诗歌中“反弹琵琶”的独创精神作为晚唐别开生面、自成一家的诗歌大家,李商隐的诗歌中常有不同凡俗的体悟与见解。下面一起来体会一下! 清代吴乔在《西昆发微序》中说:唐人能自辟宇宙者,惟李、杜、昌黎、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