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诗人李商隐是与杜牧齐名的重要诗人之一,他几乎一生都处于党争和爱情的漩涡之中,形成了感伤抑郁的个性,这对他的创作有极大的影响。
李商隐的诗作主要有咏史诗、政治诗、无题诗几类,内容丰富,追求一种密丽浓艳之美。他继承了屈原、李白、李贺等人的浪漫主义精神,又深受杜甫影响,并在语言上吸收齐梁诗的特点,集众家之长,开创了托兴幽远的朦胧诗。
李诗的朦胧美首先是在主题的表现上,他并不明确指出所咏对象,也不直接道出诗歌主题,给人一种似有似无捉摸不透的感觉。特别是其《锦瑟》一诗,其题旨有恋情说、悼亡说、咏物说、自伤身世说等多种解释,因诗中所咏是诗人“思华年”时藏于内心深处的当时已“惘然”的东西,别人无从知晓,它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是一种可以体验、感受,却又空灵飘渺的意境。
李诗的朦胧美也表现在字句之中,以无题为代表,这类诗歌取材广泛,情意绵绵,景象迷离含义深邈。因此,他的某些诗句很难有一个确切的解释。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描写失恋悲哀,因涉及爱情而写得含蓄蕴藉。首句“相见时难别亦难”说明诗人与恋人之间的情深意笃,致使他们分别时的痛苦远远胜于相见无期之思,透出缠绵之情。而末句“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则借神话传说来表达诗人对恋人的相思,正是失望中的这一线希望,使得读者能从这些诗句中深深地体会到诗人刻骨铭心的爱恋。
李诗在结构上的回环往复及时空交错也造成一种虚幻朦胧的境界。这种独特的朦胧之美当首推《夜雨寄北》,全诗在时空上从今宵此地(实景)写到他日彼地,再回到今宵此地(虚境),并通过叠词叠句循环,使理想与现实交织在一起,半是悲哀,半是温爱,隐晦含蓄中透露出真挚而热烈的情感,令人回味无穷。
李诗的某些诗句能够独立使用正是由于它的朦胧含蓄使得诗句能够在诗的整体上脱离出来有了更为深广的内涵,能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等句,不同遭际的读者在面对这些诗句时,结合到自身的经历与幽思便会生出多种不同的解答。而这些诗句若放到诗歌整体之中,往往又给人一种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感觉。
李商隐朦胧诗的朦胧中多渗透着一种感伤情调,我想这大概与诗人的经历遭遇有关。诗人少年时生活艰苦,后又卷入党争的漩涡之中,爱情上亦不如意,虽有妻子王氏的相知相爱,而王氏却不幸早逝。于是,诗人的多数作品中便不自觉地融入了实事身世之感,这些在当时均不便明言,诗人便只好隐约含蓄地将其表达出来,因此,李诗在朦胧中带有了几许伤感情调。
我认为李商隐的朦胧诗虽能给人回味无穷的美感,但他有的诗却因过于含蓄而显得晦涩难懂。当然,我们也不能因这些细微的瑕疵而全盘否定李诗的朦胧美,其诗中独特的朦胧之美为宋代婉约派词人所接受和学习,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关阅读
1 李商隐《晚晴》译文、赏析
《晚晴》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雨后晚晴明净清新的境界和生意盎然的景象,表达出诗人欣慰喜悦的感受和明朗乐观的襟怀,典型反映了作者桂幕初期的情 【查看全文】
2 李商隐的死因晚唐诗人李商隐是唐代诗坛上的一颗巨星,在家喻户晓的唐人诗选《唐诗三百首》中,他入选诗作的数量与李白、杜甫、白居易同居前四名。他的诗作不仅深刻影响了同时代的韩偓、吴 【查看全文】
3 李商隐霜月原文及翻译李商隐的《霜月》作年无考,冯《注》以为艳情诗。这首诗是诗人在深秋月夜,登楼远眺所观赏到的景色时所写下的。下面是文学网小编Lynn整理的唐代诗人相关内容资料。(更多唐代诗 【查看全文】
4 李商隐《落花》阅读答案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 【查看全文】
5 关于李商隐无题的赏析《无题》是一首感情深挚、缠绵委婉、咏叹忠贞爱情的诗篇。 诗人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下面我们来看看关于李商隐无题的赏析,欢迎阅读 【查看全文】
6 李商隐《风雨》全诗翻译赏析《风雨》 作者: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又几千。 注解: 此诗张《笺》编于大中十一年(857),云: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