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不一样的梅与菊

发布时间:2015-08-20 00:00

  梅与菊历来为古代诗人所青睐,千百次的反复吟咏让它们也具有了特定的标签。然而在晚唐诗人李商隐的笔下,梅与菊却有着不一样的风情。

  梅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也是历代诗词中吟讼最多的花卉。梅花的出现往往伴随着霜雪和苦寒,它因自身不畏严寒、坚贞不屈的品格而成为“岁寒三友”中的一员。因而梅花作为常用诗歌意象,早已被固定赋予了冰清玉洁、淡泊孤傲、坚韧顽强等品格。南朝诗人鲍照就在《梅花落》中明确吟道:“庭中有杂树,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即赞美梅花高尚的节操以及不畏寒露的坚毅。同朝诗人谢燮亦有著名的《早梅诗》云:“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就是在说梅花为了迎接春天,不畏严寒,早早开放。后世张九龄的《庭梅咏》:“芳意何能早?孤荣亦自危。更怜花蒂弱,不受岁寒移。朝雪那相妒,阴风已屡吹。馨香虽尚尔,飘荡复谁如?”将梅花耐寒的品性同诗人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品格联系在一起,梅品与人品相互映衬,抒发了诗人“不受岁寒移”的高洁志向和遭谗贬谪后的身世之慨。

  梅花

  然而与众人不同的是,李商隐笔下的梅少了几分坚毅的品格,却多了几分怨恨之感。《忆梅》:“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在选材上,李义山没有选择梅花开在寒冬耐寒坚毅这一特点,而是另辟蹊径地抓住了梅的早开且先春凋零。然而梅花先春早开,自有凌霜而放的孤傲,诗人不写其独占先春的风光,偏要从它未及与百花同享春光的焦点切入。

  梅花的这一特点也让诗人联想到了自己。李商隐早年聪慧,登科名著,却接连遭受一系列打击使得意绪颇为颓唐,可以说同样是“早秀先凋”。这种所遇非时,孤孑不逢的梅在义山的《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中亦可看到,诗云:“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对于此诗,姚培谦云:“此伤所遇之非其时也。早秀而不遇知己,正复何益。月冷霜清,孤孑无侣,未堪赠远,徒足伤离耳。”可见李商隐之梅就是取用了旁人一般不取之意,在选材择意上独树一帜。

  再将目光投向那淡雅幽香的菊。早在屈原的《离骚》中,诗人就人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来抒发自己对美好德操的经日培养和对高尚人格的不懈追求。之后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又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使得菊花成为隐士的化身,具有高洁的品格。所以,“菊”一进入文人创作视野,便被赋予了 “高洁不群”的人格象征意义。后世诗人在用及菊花诗也多咏其这一品质。可是李商隐之《野菊》却独出新意,并未选择这一题材,其诗言:“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明人陆昆曾云:“义山才而不遇,集中多叹老嗟卑之作,《野菊》一篇,最为沉痛。”从而他笔下的菊不再是高洁品质的代表,而变为他本身,借菊来抒发悲苦无奈的身世之感。这种特别的方式,使其咏物诗拥有了与众不同的味道,也为其诗歌创作增添了一抹凝练的色彩。

  李商隐将梅与菊“己化”,“强迫”它们同自己一样拥有无奈的身世和悲剧性的命运。这种“强迫”也让梅与菊有幸变得更为丰满、立体。


相关阅读
1 李商隐古诗《富平少侯》全诗赏析

《富平少侯》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全诗揭示了统治阶级只知贪图享乐,不恤国事的本质,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政局的忧虑。 富平少侯⑴ 七国三边未到忧⑵,十三身袭富平侯⑶。 不 【查看全文】

2 李商隐《筹笔驿》译文及鉴赏

导语: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筹笔驿》 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 【查看全文】

3 李商隐《曲江》全诗赏析

曲 江 李商隐 望断平时翠辇过, 空闻子夜鬼悲歌。 金舆不返倾城色, 玉殿犹分下苑波。 死忆华亭闻唳鹤, 老忧王室泣铜驼。 天荒地变心虽折, 若比伤春意未多。 译文: 不见平时皇 【查看全文】

4 李商隐《牡丹》唐诗鉴赏

牡丹 锦帏初卷卫夫人①,绣被犹堆越鄂君②。 垂手乱翻雕玉佩③,折腰争舞郁金裙④。 石家蜡烛何曾剪⑤,荀令香炉可待熏⑥。 我是梦中传彩笔⑦,欲书花叶寄朝云⑧。 【作品介绍 【查看全文】

5 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席》全诗翻译与赏析

《杜工部蜀中离席》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乃诗人于宣宗大中六年时所写,当时李商隐要离开成都,返回梓州,于是在饯别宴席上写下此诗。 杜工部蜀中离席 李商 【查看全文】

6 李商隐《风雨》赏析

《风雨》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风雨》赏析: 风雨,语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