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曲江》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5-10-08 00:00

  曲 江

  李商隐

  望断平时翠辇过, 空闻子夜鬼悲歌。

  金舆不返倾城色, 玉殿犹分下苑波。

  死忆华亭闻唳鹤, 老忧王室泣铜驼。

  天荒地变心虽折, 若比伤春意未多。

  译文:

  不见平时皇帝幸会曲江的盛况,如今只能在半夜听到冤魂怨鬼的歌哭。昔日宫妃陪同皇帝出游的热闹场景一去不复返,如今曲江流水依旧分波于玉殿。甘露之变,朝臣如陆机之遇害;国祚衰颓,我亦有索靖暮年之叹也。时局变化令人心摧,可是唐王朝的春天一去不返,更令人痛心。

  题解:

  曲江,又称曲江池,在长安东南郊,是唐代长安最大的风景名胜区。唐玄宗开元年间,这里非常繁华。安史之乱后,曲江荒废了。唐文宗想恢复盛唐时期的升平之状,于是在大和九年(835)二月重修曲江。十月,在这里赐宴百官。十一月,发生“甘露之变”,曲江的重修工作就此停止了。

  唐文宗之时,宦官专权,他对此深恶痛绝,决心依靠宰相李训、凤翔节度使郑注等铲除宦官势力。十一月的一天,李训谎称一棵石榴树上夜降甘露,是吉祥的预兆,企图在宦官仇士良等前往观看时,将其诛杀。不料事败,仇士良挟持文宗,李、郑被杀,连未曾预谋的宰相王涯等也遭族灭,同时株连者千余人。从此宦官更加胡作非为,风雨飘摇中的大唐王朝不可挽回地急遽败落下去。

  曲江的兴废,和唐王朝的盛衰是密切相关的。杜甫的《哀江头》曾借曲江的今昔之别来抒发国家残破的感伤。李商隐有感于曲江的再度荒凉,于甘露之变后的第二年春天写下了这首诗,与其说是感叹曲江的衰败,不如说是感叹唐王朝的日落西山,带有浓重的悲怆色彩。

  句解:

  望断平时翠辇过,空闻子夜鬼悲歌

  放眼望去,往昔帝王车驾临幸的盛况,再也看不到了。曾经繁华绝代的曲江,已经一片荒凉,只能在夜半时听到冤鬼的悲号声。“翠辇”,是帝王乘坐的车子,车盖上往往用翠羽做装饰。“翠辇过”,代指甘露事变前唐文宗车驾出游曲江。也有人认为是指当年唐玄宗时的情形,是对开元盛世的追忆,与今日王朝的没落形成鲜明对比。“鬼悲歌”是形容事变后曲江的景象,隐隐透出凄厉,暗示着不久前的那场“流血千门,僵尸万计”的残酷事变。诗人不用着力地铺写,一个“翠辇过”足以概括当年的繁华,一个“鬼悲歌”足见今日的荒凉,一前一后形成鲜明的对比。“望断”与“空闻”使景象的概括融入了浓厚的个人情感。

  甘露事变也好,安史之乱也好,总之这是两个时代,两幅景象。歌舞升平的太平时期已经成为不可见的过去,眼前面对的只是一幅萧瑟、冷落的景象。

  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

  曾经乘坐金舆陪同皇帝游赏的美丽宫妃已不再来,只有曲江水依然在寂静中流向玉殿旁的御沟。“金舆”,是后妃乘坐、装饰华美的车子。“倾城色”,代指有倾城倾国之貌的美女,出自《汉书·李夫人传》中李延年唱的一首歌。歌词说:“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下苑”,指曲江,曲江与御沟相通而地势较高,江水从曲江流向玉殿旁的御沟,所以说“分波”。“不返”与“犹分”形成对比,蕴含着今昔沧桑之感,更见曲江今日的荒凉冷落。

  文宗修缮曲江亭馆,游赏下苑胜景,本想恢复升平旧事。甘露事变一起,受制家奴,形同幽囚,翠辇金舆,遂绝迹于曲江。这里正寓有升平不返的深沉感慨。

  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

  陆机临死前还忆想着华亭的鹤鸣之声,索靖到老的时候还忧虑着铜驼将陷、王室将倾的局面。这一联涉及两个典故。西晋的陆机被宦官孟玖谗言所害,受到诛杀,临死前悲叹道:“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华亭,陆机故宅旁谷名,在今天上海市的松江西面。陆机悲叹自己再也听不到故园华亭的鹤鸣声了。这里是用来暗示甘露事变期间,大批的朝臣惨遭宦官杀戮,长安城中弥漫着风声鹤唳的恐怖气氛,回应第二句的“鬼悲歌”。

  “泣铜驼”也是一个常见的典故。西晋灭亡前,后将军索靖预感天下将有大乱,指着洛阳宫门前的铜驼叹息道:不久后你可能就埋在荆棘野草之中!后来,“铜驼”、“泣铜驼”之类的说法都含有王朝将倾、天下将乱的哀叹。这里即是借以抒发诗人对唐王朝国运的忧虑。

  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

  这场翻天覆地的变故虽然令人心摧,但如果比起伤春的感伤来还不算多。在诗人看来,甘露事变固然令人痛心疾首,但是更令人伤感的还不是这件事情本身,而是王朝之春即将远逝。整个国家看不到希望,个人的前途也是一片黯淡,大唐的春天已经过去了,自己的春天遥遥无期,诗人如何不感伤?“伤春”,在李商隐的诗歌语汇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曾被他用来概括自己诗歌创作的基本主题。这里不是指伤春悲秋的一己情怀,而是特指伤时感乱,为国家的衰颓命运而忧伤。

  赏析:

  曲江,是唐代长安最大的名胜风景区,“开元中疏凿为胜境……花卉环周,烟水明媚。都人游赏,盛于中和上已之节”(康骈《剧谈录》)。安史乱后荒废。唐文宗颇想恢复升平故事,于大和九年(835)二月派神策军修治曲江。十月,赐百官宴于曲江。甘露之变发生后不久,下令罢修。李商隐这首诗,就是事变后第二年春天写的。

  曲江的兴废,和唐王朝的盛衰密切相关。杜甫在《哀江头》中曾借曲江今昔抒写国家残破的伤痛。面对经历了另一场“天荒地变”──甘露之变后荒凉满目的曲江,李商隐心中自不免产生和杜甫类似的感慨。杜甫的《哀江头》,可能对他这首诗的构思有过启发,只是他的感慨已经寓有特定的现实内容,带上了更浓重的悲凉的时代色彩。

李商隐《曲江》全诗赏析相关文章:

1.李商隐《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全诗赏析

2.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全诗赏析

3.李商隐《安定城楼》全诗翻译与赏析

4.李商隐《梦泽》全诗赏析

5.李商隐《马嵬》全诗翻译与赏析

6.李商隐《锦瑟》全诗翻译赏析

7.李商隐《重过圣女祠》全诗注释翻译与赏析

8.李商隐《赠刘司户蕡》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9.李商隐《二月二日》全诗翻译与赏析


相关阅读
1 李商隐《贾生》鉴赏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解 1、宣室:汉未央宫前正室; 2、逐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3、才调:才气。 译文 汉文帝在 【查看全文】

2 李商隐的牡丹诗三首翻译赏析

李商隐17岁显露才华,受到令狐楚的赏识。令狐楚聘请他到幕府做官,为他在生活上、学习上提供方便。这时的李商隐春风得意,写下一首《牡丹》诗: 锦帷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 【查看全文】

3 英译李商隐《锦瑟》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The Lute》 By 【查看全文】

4 李商隐的无题诗的赏析

导语:无题,晚唐诗人李商隐作品。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商隐的无题诗的赏析,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 【查看全文】

5 《二月二日 李商隐》阅读答案

二月二日①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②,三年从事亚夫营③。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注】①此 【查看全文】

6 李商隐:赠柳诗歌赏析

赠 柳 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 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 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 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 青楼扑酒旗。 李商隐诗鉴赏 《赠柳》即咏柳。咏而赠之,故题曰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