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写作者沦落天涯,又值春残日暮,人有情而鸟无意,伤春伤时又自伤身世。
天涯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天涯注释】
⑴天涯:此处泛指家乡以外的极远之地。
⑵天涯:此处特指具体的天边。斜:古音读xiá,今音读xié。可以读古音,也可以按现行中小学语文教学通例上读今音。
⑶莺啼:莺鸣。宋辛弃疾《蝶恋花》词:“燕语莺啼人乍还。却恨西园,依旧莺和燕。”“啼”字语意双关啼叫和啼哭。
⑷最高花:树梢顶上的花。也是盛开在最后的花。
【天涯白话译文】
繁花似锦的春天独在天涯,天涯的红日又在渐渐西斜。
美丽的黄莺啊你若有泪水,请为我洒向最高枝的娇花。
【天涯创作背景】
此诗冯浩《玉溪生年谱》编于大中九年(855年),当时李商隐在梓州柳仲郢幕府。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编在大中五年(851年),当时李商隐在徐州卢弘止幕府,并云:“‘春日天涯’,点时点地。‘日又斜’,府主又卒也。‘最高花’,所指显然。冯编梓幕,大误。”刘、余《集解》云:“义山诗中,‘天涯’一语,或指桂州,或指梓州。就诗中所抒写之感情论,此诗似作于梓幕较为合理。”
【天涯赏析】
此诗一开头诗人就制造出一种环境和心情强烈反差的氛围。首句平直叙起,蕴藏着极深沉凄惋的感情。“春日”写时光之美妙可爱,“天涯”喻飘泊之遥远;两词并用,便将旖旎的春光与羁旅的愁思交织在一起。第二句使用“顶针”格,重复“天涯”二字,再点题意。春日越是美妙可爱,落魄江湖,远在天涯的诗人更感到惆怅。“春日在天涯”已经使人黯然伤神;而“天涯日又斜”递进一层,就更加渲染了在天涯海角,踽踽独行,穷愁飘泊的悲凉气氛。“日又斜”是说时间向晚,一天又将过去,这就给艳丽的春景笼罩了一层慵倦凄暗的阴影。繁花似锦的春光,与西沉的斜阳,纵然掩映多姿,但无多时,终将沉没于苍茫暮色之中。日复一日,春天也终将红英落尽,悄然归逝。韶光之易逝,繁花之必将凋零,与诗人人生道路上的失意蹉跎,正复泯然相合。著一“又”字,则日暮途穷,荼然疲役之慨,寂寥孤独,空漠无依之痛,尽在言外。
开头这两句既包含着对美好事物无限留恋珍惜之意,也包含着生命必将凋零之悲的无奈。李商隐诗常写到落日,如果说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中诗人还有一丝激情的话,在这里却只有深沉的迟暮之感了。这两句在语言运用上极为精巧,前句的“日”是时日,后句的“日”指落日;上句末的“天涯”泛指遥远边陲,下句采用“顶针”手法以“天涯”开头,却又实指所眺天边。两句同出现这两个词,在语义上虚写与实写相映成彰,在语音上回环往复,形成一种特殊的语言美,令人吟来意味无穷,余音袅袅。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展开想象的翅膀,创设出一个奇特的意境。本来千里莺啼,是一曲宛转悦耳的美妙春歌,可是此时此境,在诗人听来却好似悲啼,而且诗人一任满腔愁绪驰骋,想象如果莺啼有泪的话,希望它能为诗人沾湿枝头最高的花。这看似很离奇,甚至不合情理,然而正是在这不合情理之中,淋漓尽致地抒发出诗人的情绪。杜甫有“感时花溅泪”的诗句,不论是杜甫感时而对花溅泪,还是花含露水而好似溅泪,总之是有泪或似泪之物为依托。而这里李商隐无所傍依,由实在的莺啼联想到啼哭,又由啼哭想象出泪水,继而想到泪湿花枝,在艺术感受上将听觉(“啼”)、视觉(看花)、触觉(“湿”)融为一体,写出了诗人敏锐的联想和深切的感受,造成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钱钟书在《谈艺录》中称此为“曲喻”,即曲折的隐喻,这种表现手法最能表现作者深层的情感。诗中“最高花”是指春天开得最迟的花,花开到最高枝,别的花都谢了,于是春天也即将过去了。这两句里婉转美妙的莺啼与诗人想象的泪啼又形成一个对比,加深了前面两句造成的环境与情绪的反差,而且将春残与日暮相呼应,更流露出一种失落之感。其实想悲啼洒泪的正是诗人自己,而他自己蜡炬成灰,泪已流干,于是只能托莺啼以寄恨。
总的从表现手法来看,“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两句运用顶针手法,重复“天涯”二字,使远在天边的诗人惆怅之情更加突出;“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两句运用了寓情于景、移情于物的手法,“莺啼”是婉转悦耳的,可诗人觉得莺好像在哭,莺的泪水打湿了最高处的花,突出了诗人飘零愁苦之情。“最高花”意味着春天已经过尽,美好事物即将消逝,倍增哀伤;“最高花”无人庇护,遭受风吹雨打,这与有才华抱负而潦倒终身的诗人命运相似。诗人生活在日趋衰落的唐朝晚期,政治腐败,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倾轧;他出身贫微,饱经沧桑,仕途坎坷,前途渺茫,空怀才志,无以进取;在大好春光将逝之时,流落天涯的诗人面对夕阳残照,发出了日暮途穷之感慨。
这首小诗表现出强烈的失落之感,悲哀之情,这种情绪既包含了诗人对自身老大沉沦的伤感,又带有时代黯淡没落的投影,表现出诗人对个人乃至时代前景的失望。因此,这首美艳而凄绝的绝句,既是春天的挽歌,也是人生的挽歌,更是诗人那个时代的挽歌。
相关阅读
1 李商隐《访秋》诗词鉴赏
访 秋 李商隐 酒薄吹还醒,楼危望已穷。江皋当落日,帆席见归风。 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 [注]此诗为诗人客居桂林所作。 (1)颈联与尾联运用了哪些 【查看全文】
2 《重过圣女祠》李商隐唐诗鉴赏重过圣女祠 李商隐 白石岩扉碧藓滋, 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 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 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 忆向天阶问紫芝。 李商隐诗鉴赏 【查看全文】
3 关于李商隐之夜雨寄北的古诗赏析李商隐《夜雨寄北》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夜雨寄北》作者为唐代文学家李商隐。其全文诗词如下: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前言】 《 【查看全文】
4 李商隐《蝉》课文原文及翻译古人有云:“昔诗人篇什,为情而造文。”这首咏蝉诗,就是抓住蝉的特点,结合作者的情思,“为情而造文”的。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商隐《蝉》课文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 【查看全文】
5 冯浩《玉谿生诗笺注》——李商隐研究内容提要:今所见李商隐诗集和文集的笺注本均定型于清代,其中冯浩《玉谿生诗笺注》是最为详备精审的笺注本。本文叙述《玉谿生诗笺注》三版本概况,分析阐明各版本在编订诗歌 【查看全文】
6 《流莺》李商隐唐诗鉴赏导语:此诗是作者托物寓怀的诗篇,借流莺自喻,寄托身世之感,抒写自己仕途穷困,漂泊无定所,怀才不遇知音,心意无人理解,乃苦闷之词。 【原文】 流莺⑴ 流莺漂荡复参差⑵,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