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歌的用典特色

发布时间:2017-04-11 00:00

  李商隐,晚唐诗坛上最杰出的代表,其诗歌以表现个人内心感受最具特色,其朦胧多义的诗歌境界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一、李商隐诗歌中词语的陌生化现象

  1.超常搭配,独特的意象组合

  意象是诗歌最具魅力的成份之一,诗歌因为意象而变得充实丰满。“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可见意象之于诗歌的重要性。李商隐的诗歌意象往往通过独具个性的组合,从而使读者获得新的审美体验如《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其中,“竹”、“坞”,“水”、“槛”,“枯荷”、“雨”的组合最具有特色。单列出“竹”和“坞”我们想到的只是竹子和小型的城堡,但当他们组合到了一起时,诗意就浓了,试想一个长满竹林的小小村落,清水幽幽,诗人独倚栏杆一直到黄昏,这是一个多么富于诗情画意的图景。再看尾句“枯荷”,“雨声”。单就荷花枯萎,我们往往把它看作正常的时令变化使然,而把“枯荷”和“雨声”组合到一起,就让人心中升起无限的惆怅之情。李诗就是用这种简单而又不寻常的意象组合使原本平淡无奇的意象突然变得情意绻绻,言有尽而意无穷。

  2.词性的变化

  “词性的变化,指的是一个词突破词语固有的词性,使其在具体的语言运用中临时承担另外一种词性的现象。”我们细读李商隐的诗歌,不难发现在李商隐的诗歌中,不少词的词性也发生了变化。这些词的词性变化使诗歌产生了陌生化的表达效果。如:

  “衣带无情有宽窄,春烟自碧秋霜白。”(《燕台四首》)

  “云屏不动掩孤嚬,西楼一夜风筝急” (《燕台四首》)

  “楚天暮短黄昏雨,宋玉无愁亦自愁”(《楚吟》)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板桥晓别》)

  以上这些词大都是形容词作动词用,这样不仅使诗歌语言在形式上显得简练,更使诗歌在意境的传达上更显精妙得当。如“宋玉无愁亦自愁”两个“愁”字,前面一个是作名词用,而后面一个却变成了动词。这种无法言说的惆怅之感,诗人仅用两个“愁”字便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了,看似简单重复却又回味无穷。最高明的技巧往往是在最平凡、最简单处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李商隐诗歌悲剧性意象的成因

  李商隐诗歌因为其独具个性的陌生化形式,使其诗歌风格从总体上显得深情缅邈,含蓄内敛。诗歌意象很大程度上带有悲剧性色彩,诗意核心朦胧多义。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李商隐这样的诗歌语言特色呢?

  1.个人命运,经历决定其由外在世界转向内心世界

  李商隐九岁丧父,家境比较清贫。但商隐自幼好学,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怀着“欲回天地”的抱负。他非常想通过科举考试成就功名。不仅拜一位精通古文的堂叔为师勤学古文,而且通过朋友结识当时名士令狐绹与其父令狐楚。并在令狐楚的悉心指教下学写骈文,然而初次参加科举考试就因党派之争而未能录取。第二次终于进士及第,可是在复试时却因为自己娶了李党王茂元之女而又遭到党派之祸。后李商隐辗转漂泊,第三次考试录取为秘书省校书郎,可惜好景不长,几个月便调为弘农县尉。因为李商隐的耿直个性,他注定无法在晚唐这样一个党派林立、腐败横行的官场生存。因此他一生穷困潦倒,再加上中年丧母、丧妻,使他在家庭、事业上屡受打击。最终以幕僚为生,天涯漂泊,真是“才命两相妨”,47岁就病逝了。

  从李商隐这一生的经历来看,社会的黑暗与个人的际遇使他“一生襟抱未尝开”,正是这样一种人生经历使商隐心灵善感,由外在世界转向内心世界主观感受的表达。这种种生活上的不如意铸就了李商隐悲剧性的人生体验,特别是中年家庭与事业同时受到挫折使其悲剧性意思更加强烈。

  2.晚唐总体诗风对李商隐的影响

  唐诗发展到晚唐,诗歌的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种蓬勃向上、大气开放、积极进取的盛唐气象已经逝去。诗歌也渐渐变得脱离现实。文人们非常重视诗歌技法的使用和字词的推敲。贾岛曾为“推敲”、“敲”二字苦吟。“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 《题诗后》)“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延让 《苦吟》)可见当时文人是多么的注重诗歌语言的运用。李商隐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当然也免不了受到影响。比他稍早的李贺对李商隐诗风影响很大,李贺走的是一条奇谲险怪的诗歌创作道路,李商隐在一些诗歌创作中也沿袭了这样一种诗歌创作方法,如其在《燕台》四首便是典型。商隐在诗歌中也用到了很多似真似幻的具有迷幻色彩的词语如“阊阖天”、“桂宫”、“银汉”、“星妃”、“月浪”、“云屏”、“月娥”等等。

  另一方面,温庭筠等婉约派的始祖把诗歌引向宫闱女性。诗歌创作逐步进入了一种婉约、细腻、深情缅邈的创作状态。这样一种诗歌创作的风格倾向对李商隐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李商隐在继承了这样一种诗风的同时,更深一层的进入了自我心灵世界的拓展,把诗歌的深情缅邈发挥到了极致,从而走了一条以表现心灵感受的微观化的诗歌创作道路。

  三、总结

  当李商隐的这样一种命运经历,和这样一个诗歌创作时代环境结合在一起时,便产生了李商隐这样一个赋予天才创作的诗人。他的多愁善感,他的天才才华,他的千古“锦瑟”心,便融合为一体为唐诗开疆拓域。“穷而后工”和李商隐的天才才华便造就了唐诗的最后一座高峰,跨越千年屹然挺立在诗歌的国度中,留给后世无数攀登者永无止境的诗国跋涉。


相关阅读
1 李商隐《赠刘司户蕡》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赠刘司户蕡 李商隐 江风扬浪动云根,重碇危樯白日昏。 已断燕鸿初起势,更惊骚客后归魂。 汉廷急诏谁先入,楚路高歌自欲翻。 万里相逢欢复泣,凤巢西隔九重门。 试题: ①首联描 【查看全文】

2 李商隐《端居》阅读理解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1】这首 【查看全文】

3 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全诗赏析

离亭赋得折杨柳 李商隐 【其一】 暂凭尊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其二】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 【查看全文】

4 李商隐诗《北青萝》原文赏析

《北青萝》是诗人李商隐的五言律诗,是《全唐诗》的第541卷第11首诗。首联写诗人寻访僧人之事和点出造访的时间,诗人希望与僧人精神交流获得启示,以解除自身的苦恼。领联写诗 【查看全文】

5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文学成就

[导读]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 【查看全文】

6 “牛李党争”对李商隐的影响

如果说唐诗是个盛开的大花园的话,李商隐、杜牧便是这个花园里最后的两朵奇葩,所以人们把他们并称为小李杜。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 【查看全文】